A4:匠心总第5963期 >2025-03-28编印

用心做陶 以爱育人
长沙师范学院教师李小默引领学生开展当代陶艺创作实验
刊发日期:2025-03-28 作者: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_28-3-2025_93047_.jpeg

  □本报记者 贾淘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顾城的这句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李小默在陶艺创作及陶艺教学时的内心感受。李小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我的作品一直在探索光和陶瓷的可能性,而我就像是黑暗里寻找光明的使者,不断地在陶瓷艺术创作与教学中摸索前行。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内心温暖、自带阳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的人。”

  从事十余年陶艺创作及教学工作,使李小默逐渐清晰地意识到“成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艺术教育者并不矛盾”。在她看来,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艺术教育者应具备艺术家和对艺术的领悟能力的思维方式,能运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尤其是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梳理总结经验,以此去反哺艺术创作。

  “我在师范生的陶艺教学中,始终尊重学生,着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思考和独立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接近艺术的自由世界。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引导学生专注于当代陶艺创作,后阶段与学生共同进行儿童陶艺教育的实践。”李小默向记者介绍,“在创作之前,我会给学生们看大量国内外当代陶艺家作品,让学生分组辨析并总结出当代陶艺作品的共性,直观了解陶艺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风貌、个性表达、时尚语言、设计观念及美学理论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当代陶艺的广义范围的无边界性与多种表达方式的可能性,然后让学生们观看多种陶艺制作的视频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陶瓷与综合材料结合的多样性,并在制作工艺和作品呈现上进行大胆实验和探索。在学生对当代陶艺的概念和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认知后,我首先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创作主题,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促使他们可以深入思考问题,最后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创作意图的表达方法,以此去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屏幕截图_28-3-2025_93058_.jpeg

  在教学与创作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李小默总会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学生们举例。“我的创作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生活中触动我的故事。例如,我2013年的作品《目逆而送》是源于照顾父亲的经历与感悟,当时我看到了我的父亲拍了巩膜的照片,这让我受到很大的震撼,从那一刻起,我迫切需要以眼睛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纪录自己从无助绝望到顿悟释怀这一心路历程。而2015年的作品《杯水见眸子》是我与孩子合作的结晶。‘眸子’谐音暗含着‘母子’之意,作品中圆形的眸子与方形彩色无纺布的底衬,阐释出天圆地方的精神内涵,借喻母子坚守心灵的净土,传达母子眼中的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一深情……我认为,这种关注自我的创作方式,更能够直观地启迪学生们的创作思路。”

  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陶瓷艺术创作、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技艺,李小默潜心钻研教育心理学及教育发展学,不断探索各种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从“乐于学”到“勤于学”再到“善于学”。为此,她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中包括巧用“一帮一式协作助学法”,善用“头脑风暴式创意合作教学法”,妙用“翻转式角色互换自学法”等。她还多次利用假期时间,自费带领学生到景德镇、咸宁等地创作陶艺作品,为学生提供食宿以及材料费用。由李小默指导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多项省级、国家级金、银、铜奖项,她也多次获得湖南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屏幕截图_28-3-2025_93113_.jpeg

屏幕截图_28-3-2025_93123_.jpeg

屏幕截图_28-3-2025_93133_.jpeg

  从事艺术教育十多年来,李小默一直潜心陶瓷艺术创作与教育研究,致力于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她在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陶艺作品之后,又开启了儿童陶艺教育的实践。多年来,李小默紧紧围绕长沙师范学院办学特色,开展儿童陶艺的深入研究,出版2本儿童陶艺教材,主持2项升级儿童陶艺课题。通过陶艺公益活动为多名自闭症儿童开展干预策略研究。参与课题6项,发表陶艺创作及教改论文13篇。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陶艺展览并获嘉奖,其中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6项,中法艺术交流贡献奖1项。

  她对记者说:“在儿童陶艺教育中,我首先会给学生介绍蒙特梭利、热内维里耶和托伦斯世界三大高端儿童教育体系,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教育理论的支撑,之后结合尹少淳最新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策划儿童陶艺活动方案,编写陶艺活动教案,同时结合儿童美术教学法与儿童心理学、生理学课程,进行儿童陶艺活动设计。最后,与幼儿园、陶艺工作室与美术机构合作实践。”

  工作之余,李小默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积极开展陶艺公益活动为自闭症儿童开展干预策略研究。她说:“陶瓷,是无声的艺术,陶瓷之美需要观者和创作者不断地发现,可谓是千人千面。在我的眼中,自闭症的孩子们就像是一件件正在等待观者发现其美好的陶艺作品,他们的内心是五彩斑斓的,是天马行空的,他们只是不善于以普通人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内心的多彩世界。因此,陶艺制作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很有帮助,每次看到那些眼神清澈的孩子在制作陶艺时,我会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特别有意义。”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者的身份不应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并挖掘学生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感,并启发、帮助他们将内心虚拟梦幻的艺术情境,用现实的艺术手段与多种材质的交织所展现出来。陶艺之美,既包含了外在的形象、颜色、肌理之美,更有其不可言说的内在气质。我十分期待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艺术中成长,让每一位热爱艺术的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独具风格、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者。”李小默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