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959期 >2025-03-24编印

把“夕阳”事业做成“朝阳”产业
银发旅游列车拉动消费升级
刊发日期:2025-03-24 作者:  语音阅读:

  3月15日13时51分,随着Y64次列车从哈尔滨东站鸣笛启程,546名平均年龄65岁的游客开启了穿越中国南方的14天春日之旅。这趟由黑龙江开行的首趟赴港澳方向银发旅游专列,不仅串联起庐山、漓江、洛邑古城等8个5A级景区,更在铁轨上铺展出一幅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画卷。从哈尔滨到粤港澳,从冰雪北国到繁花江南,一列列满载银发游客的“移动养老院”,驶向老龄产业的“春天”。

屏幕截图_24-3-2025_94224_.jpeg

图为老年游客正在排队登上银发旅游专列。   国铁昆明局供图

  “一票难求”

  折射老年消费市场变革

  “三月份的团早就满了,四月份还有最后30个名额!”在哈尔滨铁路国际旅行社的咨询热线里,工作人员的声音中透着忙碌的喜悦。这趟编号Y64的银发专列,春节前刚一上线,546个旅游席位即被抢订一空,81岁的退休教师王淑芬甚至让女儿连续三天刷新购票页面才成功“抢铺”。据了解,本次专列60岁以上游客占比达78.6%,哈尔滨至粤港澳线路更因融合冰雪文化与南国风情,成为“爆款中的爆款”。

  银发专列的走俏,折射出老年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在14天的行程中,游客不仅能品尝庐山石鸡、顺德双皮奶等地方美食,更能享受“一铺到底、行李随车”的定制服务。哈尔滨铁路局特别配备随车医生、无障碍车厢和慢行观光设计,让每天的乘车时间变成社交舞台——车厢里,老知青们用口琴重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摄影爱好者交流着无人机拍摄技巧,养生达人们则在移动健康讲堂学习八段锦。这种“慢旅行+深体验”模式,使得银发专列虽然单价很高,但仍供不应求。

  市场数据印证着这场“银色风暴”的强度。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后老年机票订单正在急速增长,200元“白菜价”机票催生“候鸟式旅游”;同程旅行统计发现,银发族更愿为“夕发朝至”的软卧专列支付溢价,车厢包间预订量同比翻番。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变革,银发旅游列车开行数量较前期正在飞速发展。

  从“列车+”看全产业链升级

  在Y64次列车上,72岁的李建国发现了一些细节:铺位扶手用防滑硅胶包裹,过道宽度较普通列车增加20厘米,餐车提供无糖糕点……这些改变源自《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硬性指标。这份由商务部、文旅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文件,正推动银发旅游从“交通工具”向“经济生态系统”转型。

  列车车轮转动间,银发经济产业链条随之激活。在列车经过的不少市地,民宿经营者将传统木床改为电动护理床,配备智能监测手环;沿途景区也引进爬楼机租赁服务,老年游客扫码即可登观景台;哈尔滨铁路旅行社则开发出“火车+游轮”“火车+康养”等20种组合产品,带动沿线农副产品销售额也随之增长。大数据统计测算显示,每开行一趟银发专列,可拉动地方消费约100万元。

  更深层的变革在制度层面发生。黑龙江试点“列车驿站”模式,允许旅游专列经停非枢纽车站,让漠河北极村、佳木斯万亩稻田等小众景点接入银发旅游网络;铁路局与医疗保障系统、商业险公司合作推出“慢病无忧险”,覆盖三高人群的突发医疗需求;其他省市不少银发旅游专列还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车体改造,打造带独立卫浴的“移动养老舱”。当下,银发专列不是单一交通工具,已然成为了撬动万亿级市场的支点。

  驶向30万亿蓝海

  中国银发经济的巨大潜能正在逐步显现。据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其中文旅消费占比将突破25%。未来的银发专列将呈现更多“国际范”。据介绍,不少旅游公司为了迎合高端老龄人口出游的需要,正计划推出“中欧银发快线”。旅游专列“呼伦贝尔号”设计师团队从国外银发旅游专列中汲取灵感,在包厢内植入中医理疗舱,不少旅游公司也正丰富与铁路集团的合作内容,开发跨境康养游线路。这些创新背后,是《行动计划》释放的政策红利:允许民营企业参与车体改造、鼓励国际品牌联合运营、将适老化改造纳入设备更新补贴范围。

  银发列车也正在带动着适老化服务改造升级。旅游景区内语音导览器自动放大讲解音量;民宿为银发游客定制“少盐少油”餐饮;铁路局研发的“智能窗帘”可根据老年乘客作息自动调节光线。未来,“列车—景区—酒店”协同改造机制将随着银发列车更加丰富和完善。

  “银发专列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位老人都能优雅地追寻诗与远方。”正如乘坐专列游览的姜女士的感慨:当她躺在温暖舒适的列车包间,透过观景天窗仰望星空时,这趟旅程就有了让她“青春重启”的感觉。或许,这正是银发经济的真谛——在满足生存型需求后,正在向品质型、发展型需求跃迁,用铁轨编织出老龄化社会的幸福图景。

  从松花江畔驶出的Y64次列车,如今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观察中国银发经济的流动窗口。当14天后列车载着满车欢笑返回哈尔滨时,带回来的不仅是游客相机里的一张张打卡照片,更是银发经济春潮涌动的有力见证。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创新层出不穷,这场“银色革命”必将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夕阳”事业也将成为“朝阳”产业。  (综合)

 专家观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银发旅游列车通过打通“出行—消费—服务”链条,正推动老龄产业从单一康养向多元文旅升级。银发旅游列车助力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开展休闲健康活动,能够促进银发经济、文旅产业等发展,拓展地方经济发展的空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

  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着力构建“银发友好”的消费生态。持续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培育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抗衰老服务、养老金融、文化旅游、适老化改造等潜力产业,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政策监管方面,要强化对发展银发经济的要素保障,增加对土地、用房、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银发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更多资金、人才等投资和投身银发经济。另外,需优化市场环境,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银发旅游列车陆续开行,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丰富的休闲选择和老有所乐的新渠道;另一方面,带动了区域消费,拉动了地方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精细化产业升级,对银发经济正循环发展、“银发友好”消费生态的构建等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银发群体,旅游区应适度开发更适合老年群体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操作友好的无障碍基础设施、老年友好型交通工具和舒适的公共环境等。同时,提升旅游区服务人员素质,也要备好便捷的医疗服务。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依群:

  银发旅游列车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以旅游为主线带动其他老年消费,从而带动整体消费扩容提升。

  在当前推进经济转型和促进消费的大环境下,银发经济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拉动消费的主力,重视和激发银发经济潜能至关重要。当前银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旅游只是银发经济的一个开端,释放的是老年生活品质提高的积极信号,实现了老年生活消费空间和场景的拓展,为形成银发经济发展生态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