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春节刚刚过去,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分析,点名“两个菜要价844元”事件损害消费者利益。春节期间,某些商家价格暴涨、硬件服务缩水、侵害消费者权益受到各方诟病。中消协建议,各地相关部门发布消费提示时,可发布“消费风险地图”。这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起到了警醒作用,而对于消费者则是好消息。在“消费风险地图”上,无良商家将无处藏身。
据悉,春节期间,张家界“土家园”饭店联手出租车司机揽客,两个菜要价844元,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中消协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虽然消费市场逢节必涨是供需矛盾下的正常现象,但涨价应在合理范围,“宰客”不能被容忍。春节期间本是家人团聚出游、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这些商家的“宰客”行为却让消费者寒了心。
节假日作为重要的消费节点,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少数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更会挫伤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这类行为,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加治理。
在此背景下,中消协提出的“消费风险地图”,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消费风险地图”标注出那些存在消费风险的商家,让消费者在消费前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踩坑”,同时也能够向广大消费者传递消费热点区域的信息,引导理性消费。更重要的是,它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的无良商家,对他们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迫使他们收敛行为,合规经营。
“消费风险地图”的推出,也是规范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它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为直接、有效的监管工具。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领域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更要体现在消费环境的优化和消费权益的保护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消费风险地图”的推出,是推动节假日消费的有益尝试,也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积极创新。只有构建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才能让每一个消费者快乐、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