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区域总第5931期 >2025-02-12编印

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设备更新
广东传统轻工产业“老树发新芽”
刊发日期:2025-02-12 作者:  语音阅读: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如何为传统产业在新的一年指路定锚?这件事,广东一刻不耽误,一步也不停歇。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看来,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设备更新,是广东包括轻工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基业长青的秘诀所在。

  在广东省各地,昔日的“广货传奇”今天依然风生水起。这背后,离不开成千上万的轻工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实践。

  从“制造”到“智造”

  轻工企业各有妙招

  “数智化已成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萧礼标感叹。早在1996年,蒙娜丽莎就着手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2017年集团上市之后更是把数字化提升为公司级战略。

屏幕截图_12-2-2025_93845_.jpeg

图为蒙娜丽莎特高板数字化示范车间。

  萧礼标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蒙娜丽莎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技术,如数字化喷墨打印设备、智能储坯系统、AGV搬运机器人等。他说:“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减轻一线劳动者的难度,增加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广东技改脚步不断加速。2024年广东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连续2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围绕传统产业,广东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民生行业的企业代表,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该公司董事、副总裁蒋薇薇表示,东鹏饮料从2015年开启数字化变革,累计投入30亿元,耗时近10年从“一物一码”到“五码关联”,构建起企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数字化营销网络。

  什么是“五码关联”?蒋薇薇介绍,今天,东鹏饮料生产线上的每一瓶产品都有一个盖内码和一个盖外码;24瓶为一箱,实时产生箱内码和箱外码;若干箱又为一垛,形成垛码;若干垛形成一个生产批次。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产线端,每一瓶饮料都有独立的身份证。”蒋薇薇表示,“这带来的好处是,到了市场端,东鹏的渠道商以及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扫码来获得一定的福利和激励。”

  “人工智能+”

  广东方案赋能轻工各行业

  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广东轻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更上一个台阶。

  广东在国内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打造“人工智能+”广东方案,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应用,建成3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灯塔工厂”。

  而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更是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广东,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已不是新鲜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透露,格力布局机器人已有十多年,并自主搭建了完整的研发团队,通过一点一滴技术积累,掌握了伺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每研发出来一台机器人,都率先应用在格力生产线上,因此我们对机器人品质的理解更加精准。”董明珠说,通过完整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过去需要1万多名工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2000人。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的机遇,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军认为,“最重要的是,怎么把人工智能和工厂的设备、软件结合在一起,这是真正能够推动企业往前走,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关键点。”他认为软件是核心,“就像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类型企业的工厂通过软件实现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

  如今,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广东省各地轻工产业蝶变升级故事不断更新。

  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基地,中山持续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动3811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转型覆盖率达76.6%。通过数转智改,企业产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5%,不良品率平均降低10%,用工平均减少25%。

  “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江门鹤山,连续三年每年推动超100家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和产线自动化,实现减员、增效、提质,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3.3%。

  在湛江廉江产业园区,小家电产业先后经历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阶段,走出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产值113亿元,主打产品电饭煲、电热水壶的成品产销量占全国30%,零配件产销量占全国60%……

  老树还在发新芽,未来,广东轻工产业故事可期。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