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
超过11亿的网民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基础,互联网也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在线娱乐、数字支付等领域,网民的广泛参与使得这些行业的规模效应愈发显著。例如,我国的电商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每年“双11”购物节的销售总额屡屡创下新高,反映出数字经济在推动消费增长方面的重要性。
实际上,超11亿网民的数字化参与本身就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在零售、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产业结构。传统零售商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的融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金融行业则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数字货币的推出,增强了普惠金融的可达性。而教育行业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促使各类互联网平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还是新兴的直播电商平台,都在11亿网民的支持下不断壮大。网络平台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还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例如,直播电商通过实时互动、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直播带货已经成为购物的主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线上消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网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食品、衣物到家电、汽车,几乎所有消费都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完成。尤其在疫情后,消费者对于线上购物的认同感和依赖度大幅提高,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除了传统的商品购买,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巨变。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开始兴盛,网民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电商平台购物,而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获得消费信息和购买渠道。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重要阵地,视频中的消费场景往往能够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尤其是化妆品、服饰、家居用品等品类的消费增长较为显著。
在庞大的网民基础上,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成为主流。得益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能够精准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定制化的消费体验。许多品牌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倾听其需求,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伴随数字化消费方式的崛起,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部分网民消费的重要考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绿色消费、环保产品和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有机食品,还是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进行购物,都显示出绿色消费正逐渐成为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他们愿意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溢价,这为未来的绿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网民数量突破11亿,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无穷的潜力,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不仅是全球互联网生态中的一大亮点,也为我国经济和消费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电商平台到社交媒体,从在线教育到数字支付,11亿网民的背后,蕴藏着强大的数字经济动力和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