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产业总第5920期 >2025-01-20编印

深耕智能制造领域 产教融合促进应用创新
刊发日期:2025-01-20 作者:  语音阅读: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青葵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CTO林燕文深入研究机器人控制、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这也为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耕技术 从基础研发到创新突破

  在多年的技术沉淀中,林燕文牵头研发的“一种机械臂自主导航移动系统和方法”,解决了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导航难题,使其能够更加灵活、精准地完成任务,这一成果在自动化装配、物流搬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他还研发了“一种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为相关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林燕文研发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通过机器人技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融合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搬运、码垛、焊接等集成应用场景,配备灵活的编程接口和模块化设计。实训平台是机器人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模拟真实工业环境和应用场景,为学习者及技术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学习和训练的平台,避免了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事故和损失,也为能够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掌握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安装调试、编程调试、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关键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积淀,林燕文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专利两项。

  推动产业发展 从标准制定到应用落地

  林燕文深知行业标准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牵头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规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笔和第一起草人,林燕文牵头制定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一标准不仅明确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职业定义、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还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促进了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此外,他还牵头制定了《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培训提供了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推动了行业人才的规范化培养。

  随着理论成果的汇集,林燕文的技术成果在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助力企业实现了智能化转型升级。在北京华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他牵头研发设计机器人实训产品,包括了一种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工作站、一种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实训平台等实训平台,以及研发设计了工业机器人钣金折弯回弹测量系统、工业机器人制孔质量三维检测评估系统等软件系统,这些成功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建设,帮助高等院校提高了实训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实训质量,为北京华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他还为多家培训单位提供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解决方案。

  2021年,林燕文与行业众多同行联合创立了青葵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垂直行业产教融合应用的技术驱动型高科技引领企业,专注先进技术产品研发与培训、化学、工业等垂直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已在北京、南昌、宜昌等地拥有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中小企业,所研发设计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实训平台、教学用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汽车发动机缸柔性装配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等产品迅速推入市场,这为青葵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重视人才培养 从教材编写到产教融合

  为更加深入地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林燕文在开展机器人技术应用产品研发的同时,也主编和参与编写了多部教材,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总体发行数量超30余万册。这些教材涉及了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系统设计与运行维护,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与机器人研发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他主编的《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ABB)》荣获国家级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详细介绍了ABB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应用实例,帮助机器人从业人员快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技能。此外,他还参与编写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RobotStudio)》《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多部教材,这些教材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多个方面,为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据统计,他主编和参与编写的教材共二十多部,其中7部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林燕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他担任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为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中,他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院调整了自动控制工程系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方向的课程,使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行业的需求,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竞争力。此外,他还参与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作为产业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此外,林燕文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奖项,如国家级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安徽省产业教授、广东省职业院校产业导师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在智能制造领域所作贡献的肯定。

  (李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