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917期 >2025-01-15编印

刹住“狂飙”的电动自行车
刊发日期:2025-01-15 作者:  语音阅读:

  如今,在各大城市,电动自行车车流量越来越大、车速越来越快,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如何刹住“狂飙”的电动自行车,更好地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动自行车维修行业中存在的“先上牌,后解速”现象,某种程度上打开了电动自行车限速闸门,致使一些电动自行车改装后时速可高达70—80公里。

  2024年12月底,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走访时看到,多家电动自行车店铺门口或柜台前贴出告示:为了您的安全,电动自行车不能解限速、不能改装。

  但当有顾客进店询问时,有店家却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一家店铺的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店内售卖的都是限速25公里/小时的电动自行车,与此前售卖的旧款车型最大不同在于“锂电池多了编码”。这名店铺员工声称,“编码没有实际作用”,同时暗示,“虽然店里不能解限速,但去外面修车摊通过简单的改装,就能让车速达到每小时30公里”。

  殊不知,上述说法对不了解情况的车主会起到误导作用。事实上,电池编码提高了非法改装的技术门槛。

  2024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2024年11月1日起,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正式实施,公安交管部门对2024年11月1日后销售的、不具有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予办理登记上牌。根据《公告》中提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池组应具有唯一性编码,需要具备互认协同充电功能,以降低充电装置不匹配给电池组带来的风险。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新国标”中电机功率上限为400瓦,结合55公斤的车重上限,这意味着车辆能够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实际上为车辆速度更快提供了硬件条件,这样的配置增加了电动自行车改装的可能性。而市民对更快速度的需求催生了电动自行车改装市场,但改装的电动自行车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

  电动车超速改装、骑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违规行为,成为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非机动车事故中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占比比2022年上升12%,超速行驶、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占前三位,其中超速的比例最高。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上海市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中,非机动车承担同等以上(含)责任的占比近60%。

  杨新苗说,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为加强监管敲响了警钟,“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的行为需要相关部门合力从源头上加以规范和治理”。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车速过快,会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