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913期 >2025-01-09编印

消费舆情热点2024年12月、2025年1月报
热点事件之一: 极越汽车将关闭整车业务进入“创业2.0阶段”
刊发日期:2025-01-09 作者:  语音阅读:

  【事件概况】

  2024年12月10日,极越公司内部传出消息称,公司股东方将不再投资,以及极越本周将关闭整车业务,此前,极越汽车生产部门已经开启裁员。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对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坦诚表明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需要立即调整,进入“创业的2.0阶段”,管理层将全力以赴,与全体员工共渡难关。12月12日早间,多位极越汽车员工在公司总部办公室要求极越CEO夏一平补缴社保、医保和公积金,落实12月工资、离职赔偿等。夏一平回应称,“这些问题都在解决,现在在跟大家沟通,如果逃避就不会来了。”有极越内部员工证实了这一说法,“他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融资,他也在积极联系投资方寻求帮助。”12月14日,有媒体报道,吉利或将“接盘”极越汽车的车辆服务。12月15日,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我们已经开始行动,智驾和地图导航有我们兜底,请极越车主放心。”2025年1月3日,极越车主联合发布公开信显示,全国极越车主在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及车载系统稳定性上仍面临严重困扰,已对行车安全和车主权益构成实质性损害。

  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数据分析显示,截至1月6日,该话题网络上的信息量达22万余条,短视频端和微博成为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主要围绕“极越汽车、困难、员工、解散、吉利、百度”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了极越汽车陷入“原地解散”风波后所面临的对员工、供应商、车主等群体的一系列赔偿和售后服务问题,虽然领导层表示正在积极联系投资方寻求帮助,但现在仍有众多问题无法解决。

  视角二:有媒体回顾了极越汽车成立、发展的历程,有专家分析:“极越利用百度的技术打造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概念都是有领先性的。但现在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有点‘叫好不叫座’,主要原因是细分市场中的车型竞争太激烈了,而且极越还是后来者。”

  【网民观点】

  @周周的小七:打工人不易,希望早日渡过难关。

  @阎大峥峥:极越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我们车友没有一个说这个车不好,车真的很好开,各方面都很不错。

  @小脑袋要困掉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都争得头破血流,有车企受挫不意外。

  【事件延伸】

  极越汽车宣布将关闭整车业务的消息无疑给业界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新兴电动车制造商,极越汽车的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急剧下降,更让许多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其未来充满了深深的担忧。

  尽管极越汽车CEO夏一平提出了“创业2.0阶段”的口号,希望通过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和岗位、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等措施,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然而,这些措施也不能挽救极越汽车的颓势。

  回顾极越汽车的发展历程,公司曾以创新的电动车型和独特的市场定位受到关注,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业绩却明显下滑。夏一平试图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线来扭转颓势,但这些努力显然未能奏效。如今,关闭整车业务这一“痛苦的决策”似乎成了公司最后的救命稻草。

  从市场反应来看,极越汽车的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显示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前景的强烈担忧。同时,关闭整车业务也将对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此外,员工们也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这无疑将给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极越汽车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未因关闭整车业务而得到解决。尽管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被业内认可,但在产品落地及市场推广方面却没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如今,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对性能、续航及成本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极越汽车的产品未能跟上这些变化,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因此,极越汽车的“创业2.0阶段”能否力挽狂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公司需要更加深入地反思自身的问题,找到真正的病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即使进入了所谓的“创业2.0阶段”,也难以避免走向衰败的命运。

  (二月 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