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近年来,安徽省灵璧县聚焦“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把握“三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聚焦粮食安全、防返贫监测帮扶、特色产业、和美乡村建设、行政执法五方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据了解,灵璧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以上,2024年夏粮总产12.9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在2023年安徽省大豆玉米高产竞赛中,灵璧县刷新了全省大豆高产纪录。灵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是安徽省唯一获评全国小麦、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单位。
聚焦粮食安全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有“高度”
抓耕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灵璧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管理,整治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并且深入实施耕地质量和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91.72万亩。
强管理,打牢增产增收基础。灵璧县建立粮食生产责任体系,发挥290名科技特派员、210名基层农技专家、3400名乡土人才三支队伍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补贴各类农机具,扎实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播种及时高效、收获颗粒归仓。
育良种,抓住提质增效关键。灵璧县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稳步扩大良种繁育面积,采取“公司+村经济实体+农户”的良种繁育方式,由种业公司提供良繁种子,村集体经济实体组织,农户参与实施,按照良种繁育操作规程开展良种繁育,良繁种子经验收合格后,种业公司按照合同价格予以加价回收。目前完成了36个小麦新品种和38个玉米新品种及16个大豆新品种试验试种,小麦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120多万亩,玉米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100万亩,大豆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45万亩,全县优良种子覆盖率超过99%。
聚焦成果巩固
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有“温度”
强化动态监测。灵璧县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比对、定期评估、分类帮扶”工作机制;构建以驻村队伍、村“两委”干部、帮扶联络人为依托,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构建“找困难群众”和“困难群众找”双向发力的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12月,灵璧县共有脱贫人口29012户92328人、监测对象3443户12104人,新识别监测对象296户1182人,落实帮扶措施191678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动态清零”。
深化共融帮扶。南陵县和灵璧县深入开展园区合作,明确基础设施共建、营商环境共促、招商信息共享、项目落地共帮、人才培养共担等合作路径。总投资1.2亿元的安徽沪上科技建设项目落地灵璧经济开发区;双方8个乡镇形成镇村共融结对关系,重点围绕食用菌产业、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共建,开辟镇村结对帮扶新路径;实施公共文化、文艺创作、文化人才、遗产保护、乡村旅游惠民等文旅共融工程,推进灵璧县振兴文旅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健全增收机制。灵璧县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科学编制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该县锚定食用菌、肉牛、品牌粮“一主两辅”优势主导产业定位,扎实推进“秸秆变肉”“秸秆变菇”工程,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83亿元。2024年灵璧县储备入库项目664个,总投资概算9.6087亿元,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聚焦产业提质
全链发展特色产业有“亮度”
粮食产业优质化发展。灵璧县专用粮食种植逐年扩大,专用粮食种植比例在70%以上,灵璧县中筋小麦的专用性和独特优势在粮食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灵璧黄豆”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因豆浆、豆制品的独特品质闻名长三角、广东、福建等地。
食用菌产业品牌化发展。作为安徽省食用菌生产示范县,灵璧县食用菌近年来实现品牌化发展,栽培面积近150万平方米,总产量5万吨。目前已成为皖北最大食用菌集散地,建成全国第三大双孢菇工厂化基地和安徽省首家鹿茸菇工厂化基地。“灵璧双孢菇”“灵璧秀珍菇”“灵璧羊肚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灵璧县有肉牛养殖传统,是安徽省肉牛养殖重点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并持续落实肉牛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24年10月,灵璧县肉牛总饲养量达8万头,拥有市级以上肉牛加工龙头企业3个,开发酸汤牛腩等35个牛肉预制菜畅销产品,“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果蔬产业区域化发展。灵璧是蔬菜种植大县,在长三角等市场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全年蔬菜栽培面积23万亩以上,水果长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虞浩园西红柿、下楼葡萄等果蔬品牌已经形成区域优势,“灵璧辣椒”“灵璧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灵璧县“1+2+N”绿色食品产业体系业已成型,为打造全省千亿斤绿色食品集群和农业强省发挥重要作用。
聚焦生态宜居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有“深度”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灵璧县按照“抓点示范、扩线成面、连片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全面启动实用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到2025年底,高质量完成5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推动乡村建设由示范引导向整区域推进转变。
加快补齐基础短板。围绕解决水、电、路、气、房、网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灵璧县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加大对示范村、中心村等村庄设施的更新与提升,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健全完善常态长效机制。灵璧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聚焦路边、屋边、水边、田边、山边“五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新提升。灵璧县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管护农村公厕1239座,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推动村容村貌治理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村庄”向“庭院”延伸,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聚焦农业综合
行政执法护航保障有“力度”
近年来,灵璧县农业农村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落实,护航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执法学习提能力。灵璧县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集中学习了《规范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种子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
加强市场监管提效率。灵璧县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以化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种子侵犯知识产权等农资违法经营行为。
加强执法办案提质量。灵璧县有关部门聚焦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领域,紧盯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和重要时节,坚持过罚相当、宽严相济,夯实了农业生产秩序规范,维护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灵璧县发放各类告知书、明白纸等宣传材料7万余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8起,累计罚没款40余万元。 (邓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