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903期 >2024-12-25编印

你买的“特供酒”其实是“特假酒”
刊发日期:2024-12-25 作者:  语音阅读:

  “原价上千元,现在只要两位数!两位数抢茅台,今天就是给大家送福利”“这酒只有少数人喝得到”……时值岁末,某“特供酒”直播间里,网民在主播推荐下,纷纷被“带节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特供酒”销售已由线下转向线上,借助直播带货的手法娴熟隐蔽,蒙骗大众。

  直播间移花接木 勾兑酒变身“特供酒”

  今年初,山东潍坊市民张先生在网上直播间购买了主播大力推荐的一瓶“特供酒”。主播声称该酒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只有通过内部人士的特殊渠道才能拿到。到货品尝后,张先生怀疑买到假酒,向潍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报案。

  潍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食药环侦大队调查发现,该直播间主播用多个直播账号同步卖酒。直播间所在地是一个居民小区的物业楼二楼,对外挂的招牌是一家传媒公司。

  6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分割为两个直播间、一个储货间。这个10余人的小团队分工明确,有主播、财务、客服、售后等。直播每天两场,每次直播约1至2小时,每场直播平均有千余人次观看。

  民警发现,两个直播间里销售的“特供酒”标志和茅台商标十分相似,货架上摆放的几乎全是名酒酒瓶。根据直播平台要求,如果要售卖某品牌的商品,必须提供相关经营资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称从未授权这两个直播间卖酒。经鉴定,两个直播间打着知名酒旗号售卖的“特供酒”,根本不是该酒厂生产的产品。

  直播间的销售记录显示的都是其代理的小众品牌酒水的售卖情况,并没有显示“特供酒”“专供酒”的售出情况。原来,直播间虽然大肆销售“特供酒”,但当消费者点开购买链接时,关联商品却是直播间代理的其他品牌酒水。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再将主播推销的“特供酒”发给买家。直播间正是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规避平台监管。

  潍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食药环侦大队负责人介绍,该“特供酒”多是使用酿造纯粮酱香酒工艺丢弃的酒糟,加入新粮,再次蒸煮酿造的低端白酒(俗称“翻沙酒”),成本约在每斤12至20元。还有部分使用酿造纯粮酱香酒工艺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再次蒸煮,生产出具有酱香味的白酒(俗称“熟串沙酒”),成本每斤约6元至12元。更有甚者,使用食用酒精、水及香精进行简单勾兑而成(俗称“生串沙酒”),食用之后容易头晕、恶心,成本每斤不足6元。

  合力破解“特供酒”打击难点

  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会在多个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花钱购买流量,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存在售假或为售假引流乱象。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建议,互联网平台应对电商经营者尽到主体资格审核义务,引导其守法合规经营。

  从“特供酒”案来看,制假方通过观看直播主动联系愿意售假的直播间,直播间通过淘宝店铺找到货源方。在对接制假和销售的物流环节,有小物流商明知是假货,依然因利益诱惑参与其中。对于以上监管难点,山东日中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冠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完善制度设计,排查漏洞,严查制假售假犯罪链条。

  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从六个方面严禁制售“特供酒”。3月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共查获“特供酒”超66万瓶,制假售假设备500余套(台)、包材490余万件(套),联合公安部门累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00余个。

  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也提示广大消费者,“特供酒”系非法产品,严防上当受骗,应协力共同抵制。此外,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三家行业协会今年也联合发布《酒类行业严禁制售“特供酒”自律公约》,要求酒类生产企业、酒类经营者和从事酒类经营服务的相关市场主体,也就是酒类制售的各环节,不准制售“特供酒”。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