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902期 >2024-12-24编印

“万千气象看四川”宜宾专场举行
“五座城”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刊发日期:2024-12-24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冯举 罗颖)12月1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宾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廖文彬以“五座城”为脉络,生动介绍了宜宾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宜宾是一座充满活力的“产业之城”。近年来,宜宾紧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打造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格局。通过产业生态的理念,推动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主导产业集聚成势;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促进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宜宾已初步构建起“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连续荣膺全国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数字百强市等荣誉。

  宜宾是一座锐意改革的“创新之城”。近年来,宜宾持续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精神,在科技人才、国资国企、城乡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成果。例如,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科创城,成功引进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在宜宾设立校区。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5家,成立科技人才公司,组建10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启动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计划,面向全球招引科学家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

  宜宾是一座通江达海的“开放之城”。地处成渝贵昆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宜宾是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50个全国铁路枢纽之一,拥有完备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目前,宜宾市已建成投运铁路8条,高铁通车里程达275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条,实现“县县通高速”;宜宾港可实现3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行;五粮液机场已迈入中型机场行列。随着渝昆高铁渝宜段的建成通车,宜宾已全面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其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日益巩固。同时,宜宾对外开放平台完备,拥有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各1个,省级新区、高新区各1个,以及多个经开区、自贸协同区等开放平台,外贸进出口规模稳居全省第2位。

  宜宾是一座生机盎然的“绿色之城”。市内“三江九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独特的“三江环绕、六山环抱”城市风貌。近年来,宜宾大力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长江、金沙江干流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长江宜宾段鱼类种群数量从49种提升至92种,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宜宾市首次实现天然水域自然繁殖。宜宾坚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已创建碳中和企业16家,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入选全省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深入实施“电动宜宾”行动,新建公共充电接口12000多个,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的补能网络,新增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和环卫车已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宜宾是一座幸福宜居的“美好之城”。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孕育了宜宾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长江文化,滋养了“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的新时代宜宾城市精神。宜宾大力实施“宜幼善育、宜学优教、宜岗兴业、宜人健康、宜养天年、宜居和美、宜有众扶、宜路畅通、宜文惠民、宜享平安”十大行动,被央视评为全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之一。此外,宜宾还拥有众多旅游景区、61道天府旅游美食、49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12月18日,2024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在宜宾开幕;12月22日,2024宜宾长江马拉松暨中国体彩“跑遍四川”总决赛开跑……未来,宜宾将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宜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