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 本报综合整理
随着中国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电力、水利、植保等多个领域,无人机驾驶员,即“飞手”,这一新兴职业正日益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新选择。近年来,无人机“飞手”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大量年轻人热情参与。
“飞手”岗位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腾空起飞、盘旋、穿障……在浙江绍兴越城区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基地,几名学员紧握手中的遥控器,操控着各自的无人机。
“从一开始无人机摇摇晃晃,到现在基本能驾驭它。”半个多月前,“95后”学员李群峰开始参与无人机培训,希望能考出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李群峰说。
2024年被视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需具备相应执照。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提高了行业门槛,也为无人机驾驶员这一新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据官方测算,目前全国无人机“飞手”岗位的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这无疑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职业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无人机相关专业,其中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校超过400所,培养输送学生数量已成一定规模。同时,无人机实名注册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此外,专业无人机培训机构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目前我国这样的机构已有约千家。在江西低空数研科技有限公司翱翔学院的训练场地上,无人机运转的嗡嗡声随处可闻,沿既定路线,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划出流畅的曲线。这家近年成立的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盛立柱说,学院可培训农用植保、物流、航拍等多个类型的“飞手”,今年培训人数同比增加50%以上。
各方力量涌入培训“赛道”
无人机驾驶员作为一种新职业,在2019年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随着低空经济的日益重视,无人机驾驶员逐渐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理想职业。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取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并非易事。
绍兴某无人机科技公司是中国民航局授权的无人机执照培训基地,提供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证服务。相关负责人赵逸飞称,该基地自今年8月开始招生,目前已招收学员30余名。“学员以20岁到35岁的青年为主,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赵逸飞表示,“除了操控无人机的技能外,学员还需学习安装调试设备、规划飞行航线、校对飞行参数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知识。”
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无人机培训市场也日益竞争激烈,一些传统汽车驾校也开始涉足无人机培训,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跨界转型。
2024年11月,位于浙江杭州的城运驾校在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和《无人机培训专项企业能力等级资质证书(甲级)》资质证书并配备模拟飞行教室、无人机教练机等之后,也开始了“飞手”培训业务。驾校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可开展4类民用无人机执照和3类微轻机型操作合格证培训课程,短短几天内已有几十名学员前来咨询报名。近期,依托场地优势,“跨界”加入无人机培训的驾校不在少数。
充分释放无人机行业发展潜力
当然,“考证”只是踏入低空经济行业的第一步。从某招聘平台上看,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上百家企业发布了无人机“飞手”岗位需求,薪资待遇较高的岗位均要求“飞手”具备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应通过完善配套、创新场景、延长链条、集群发力等措施,充分释放无人机行业发展潜力,为“飞手”们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应加强基础配套建设,拓展“飞手”就业新场景。江西省无人机应用协会会长陆凌岳介绍,低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将开发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据了解,江西赣州在中国民航局的对口支援下,已获批全国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获颁全国首张无人机航空试点运营许可证,并成为全国第一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无人机送快递进村、无人机运脐橙下山等新场景的出现,为“飞手”们开辟了更广阔的职业空间。
另一方面,应在产业链上发力,增强低空经济规模集聚效应。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应充分发挥航空制造和民航运输产业链“链长”对低空经济的创新带动作用,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特定区域集中,吸引人才、技术等要素汇聚,为“飞手”施展才能提供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