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简介
蒋永畅,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技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浙江省青瓷协会会员,现任龙泉市孙坑窑瓷庄艺术总监,荣获“龙泉市乡村工匠”荣誉称号。
蒋永畅出生于1990年,2014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师承其父、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设计制作2022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贵宾接待用国礼瓷、第十届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其创作的作品有20余件荣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奖;10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大庆博物馆、波兰国家博物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及文化交流机构永久收藏;多件作品入选《龙泉青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作品集》。
□本报记者 贾淘文
龙泉青瓷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其烧造历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至宋代达到鼎盛。龙泉青瓷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
在今年11月举办的2024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上,中国选手丁俊晖夺冠后捧起了一座龙泉青瓷制作的奖杯。这座奖杯是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与其子工艺美术师蒋永畅共同打造。
蒋永畅向记者介绍:“我的父亲已经是第十次为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制作奖杯,而我是第一次参与,能让龙泉青瓷登上国际赛事舞台,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世界认可,我们感到很荣幸也很开心,为此我们在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净高度为44厘米,由于器型大、品质高,因此需要多次烧制才能在几十个成品中选出一个合格品。这次的奖杯由前几届的哥窑釉色,改为弟窑梅子青釉,在奖杯的纹饰设计上,特别增加了台球运动中的经典轨迹等图案元素,将斯诺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这座奖杯的杯身四面出戟,分布于足、腹、颈三段,奖杯腹部为球形,并雕刻坐龙、升龙、降龙、行龙,寓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奖杯的外观形似中国古代酒器,寓意美酒献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彰显出东方古国的热情好客。”
薪火相传
以匠心书写热爱
蒋永畅是一名“90后”的工艺美术师,他自幼与瓷结缘,以自己的艺术视角发现了龙泉青瓷特有的东方美学意境,他创作出的作品始终坚守独创性和唯一性,既充分继承传统技艺的精髓,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回忆自己的童年,蒋永畅对记者说:“我就是在窑火边长大的,从记事起,我眼前的一切都跟青瓷有关。小时候,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瓷厂就成了我的‘游乐场’,我常常学着父亲的模样玩泥巴,将瓷土塑造成各种形状。烧窑最忙的时候,大人经常忙到深夜,我就盖着父亲的军绿大衣躺在暖暖的窑炉边睡觉。时至今日,回忆起那种感觉依旧充满温暖与美好,我想这大概就是自己命中注定与青瓷有着扯不开的缘分。”
2010年,蒋永畅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开启了专业学习之路。通过四年的学习,他对形态美和艺术表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也为他未来的青瓷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永畅对记者说:“景德镇是国际陶瓷文化和人才交流的集聚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陶瓷艺术风格和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理念,拓展了我的艺术视野,使我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理解不断加深,也愈发坚定了我未来要从事龙泉青瓷的决心。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我是在景德镇学习了几年后,才真正深刻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
2014年,蒋永畅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龙泉,下定决心跟着父亲学习青瓷烧造技艺,正式成为孙坑窑瓷庄中的一名设计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在他看来,从事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更是源于内心对龙泉青瓷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此后,蒋永畅一直跟随父亲学习,并在学习中开始参与创作设计。
蒋永畅对记者说:“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为了创作出《四羊方尊》系列作品,他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许多旁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曲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这种匠人匠心的精神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父亲是我的学习榜样,是我进步的动力,更是我渴望超越的目标,但绝不是我啃老和躺平的资本。虽然以我的创作能力与工艺技术,还很难超越父亲,但是我的心中有一个愿望,我希望将来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会说,蒋永畅的作品很不错,有自己的市场。”
守正创新
将艺术融入生活
蒋永畅认为,任何一种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都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力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断地衍生出符合所属时代的表达方式与设计语言,青瓷艺术亦是如此。龙泉青瓷既可以传递出古人温润淡雅的审美意趣,也可以迸发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时代火花。如果一门艺术失去了其创新发展的动力,任何昔日的辉煌与灿烂的成就,都会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为此,蒋永畅围绕青瓷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场景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他围绕如何创新?什么是工匠?怎样才能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不断展开思考与大胆尝试。在一次次失败的实践中,蒋永畅逐渐理清了思路。他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持续过程,需要不断累积和沉淀,而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艺术的发展必然紧跟时代的脚步,艺术的创新一定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播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传统技艺是“根本”,创新成果是“繁花”。创新是要在守住技艺内核基础上的“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青瓷烧造技艺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青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瓷的范畴,更应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在使用中感受到青瓷艺术的美好,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应该将更多、更新、更多元化、更国际化的审美理念,融合到自己的作品里,丰富自己的创作形式。”蒋永畅说道。
近年来,随着龙泉青瓷的名声日益响亮,都市化、国际范成为龙泉的新标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龙泉开展文化交流。为此,蒋永畅积极参与各种非遗文化交流、展览活动以及工艺活动。孙坑窑瓷庄打造了国际陶瓷艺术创新基地,蒋永畅负责接待国际文化交流的嘉宾和团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互交流,吸收到很多时尚、超前的创作理念。他创作的一款青柠茶具,就是受益于奥地利陶艺家Kurt Sprey创作理念的影响。
“龙泉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几年,龙泉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好,在龙泉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这也让我明显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比父辈们更好、更有发挥的空间。目前,我在望瓯·陶溪川的青瓷品牌店即将开业,这是我为自己打造的独立工作室和展示交流空间。我希望以此为起点,不断探索龙泉青瓷生活化发展的新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新路来。”蒋永畅如是说道。
采访中,蒋永畅对记者说:“龙泉青瓷既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着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我立志在青瓷艺术的创新路上,肩负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为传承发扬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而不懈努力,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我愿意为青瓷艺术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坚定不移地做一名青瓷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