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淘文 □ 李 臻
传统非遗工艺是中华文化与匠人匠心的结晶,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展现着深厚的文化魅力。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门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众多工艺美术大师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博览会现场,在展示最新力作的同时,与观众展开深入互动,为传播非遗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走进百姓生活持续赋能。
在博览会特别设置的非遗传统工艺展示区内,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金林携6件最新力作亮相。王金林大师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工艺美术界的盛会,不仅聚集了全国工艺美术产区的优秀作品,更汇集了业内顶级的大师工匠与专家学者,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这次,我一定要将景泰蓝这一传统技艺充分展现给广大观众,让大家近距离观摩景泰蓝掐丝、点蓝的工艺流程。
王金林大师介绍,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金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泰蓝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美术珍品。制作者要按照墨样花纹的转折,将金属细丝“掐”成对应的图案,并粘焊在器物主体上,之后要将磨成细粉的矿物釉料一点点地填充到图案的空白处,形成优美而绚丽的画面,呈现出传统宫廷技艺的典雅与奢华。
“铜雕技艺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门古老的艺术是古代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延续,现代铜雕则是将传统技艺和当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的全新产品,现代铜雕的产品种类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郑东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铜雕是中国青铜器的变体,代表了中国铜工艺的最高水平。我擅长使用中国传统失蜡法制作铜雕,这种技法制作出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有装饰性。铜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能够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这个大平台上,将铜雕技艺展现给广大观众,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一定要将铜雕这门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让这门传承千年的老手艺真正地‘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 ”
郑东平大师展示了传统失蜡法铸铜的工艺流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他向记者介绍:“失蜡法铸铜要先用黄蜡(蜂蜡)制成器物形象的蜡模,随后在蜡模表面敷以调配好的泥料形成泥壳,之后还要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这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却实打实地考验着制作者的技艺水平。”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程育全从事铜雕工艺近五十年,已经连续三届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非遗展示现场,程育全大师用锤子和钎子在铜板上作画,随着创作不断深入,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优美的画面,逐渐显露在铜板之上。
程育全大师对记者说:“我出身铜匠世家,与铜打了一辈子交道,我特别愿意向大家展示铜雕这门技艺。此次,展会设置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专区是一个创新之举,大师工匠现场展演传统技艺,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铜雕技艺的制作过程,同时能让观众亲身参与到制作过程中,这是助力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我希望通过不断地走近观众,真正将铜雕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展下去,也衷心地祝愿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能够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郭夷锬,首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就打造了180平方米展示区域。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美大师、业内专家与展商在近6万平方米的会场相聚,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颇多,真是不虚此行。”
郭夷锬大师介绍,花丝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工艺术中的瑰宝,创作出的作品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一度被列为皇家御用之物,其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造型,处处彰显着工匠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次,我在博览会现场向观众展示了花丝制作中的拉丝工艺,这个工艺要先将金属在轧条机上反复轧制成细长的金属条,随后按照拉丝板孔洞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金属条拉过每个孔洞,直至将金属丝拉成细如发丝的金属线。
本届博览会的非遗传统工艺展示区,吸引了众多观众与参展大师进行交流。大师耐心指点技术要领,观众亲手体验制作过程,在锤凿金属的敲击声中,在火光与岩彩的碰撞下,不时传来阵阵惊呼与热烈掌声。一位观众激动地对记者说:“通过观看大师们的技艺展演,我感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不单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工艺美术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情感,更蕴含着匠人匠心的伟大。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近距离观摩学习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非常感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进工艺美术世界的大门,明年的博览会我一定还要来到现场,期待能有更多精彩的体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