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 廷 □ 李楷谨)内蒙古包头市以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契机,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积极推动建设了覆盖全市的碳足迹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范围内唯一具备国际碳足迹认证能力的服务平台,致力于打破国内外绿电和碳足迹认证的壁垒,为包头市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包头市发改委环资科的郑义介绍,服务平台集数据中心、认证中心、统筹中心、监测中心四大功能系统于一体,包含12个子模块,旨在全面协助政府和企业“摸清碳家底”“辅助碳决策”“支撑碳考核”以及“服务碳交易”。其核心目标是将绿色电力使用情况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并针对晶硅、稀土等行业产品,制定碳足迹核算和标识的规则及标准。
数据中心作为平台的基石,已建立了涵盖120家重点行业企业的碳足迹数据库和排放因子库。据统计,今年1至9月,包头市全市的绿电消纳量达到了256亿千瓦时。认证中心与英国标准协会(BSI)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并完成核减绿电后的碳足迹认证。双良、大全等包头市的第一批重点企业已经获得了BSI的认证,其中双良更是完成了全部审核流程,荣获了国内首个具有绿电国际认证的温室气体核查证书。预计年底前,将完成4家企业的绿电认证,总量达100亿千瓦时,占全市绿电消纳量的28%。
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巍峰表示:“我们的产品在出口欧美等地区时,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产品‘含绿量’的重视。通过碳足迹的核查,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品牌形象,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双良获得的温室气体核查证书,凭借其绿电优势,预计能帮助企业抵消三十余万吨碳排放,减少近千万元的碳关税支出。
郑义进一步指出,“建立符合包头市自身特色的碳足迹数据库和排放因子库,将为我市构建‘绿色硅都’低碳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显著提升企业自身及其下游产品应对国际碳关税和碳壁垒的能力。”据初步估算,待碳足迹平台全部功能投入使用后,年认证绿电量有望超过100亿千瓦时,有效核证减碳排放量预计可达895万吨,这将帮助企业减少应对碳关税壁垒的成本约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
目前,数据中心和认证中心两个模块已正式投入使用,而统筹中心和监测中心也将逐步启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