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落实网络餐饮平台主体责任,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对外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和行业对餐饮浪费问题的高度关注。
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快速发展的网络餐饮行业,逐渐成为食品浪费高发区。特别是一些外卖商家通过设置起送门槛、满减折扣等营销手段,导致消费者为了凑单而过量点餐。尽管这些策略短期内可能提高销量,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推广,如大量外卖餐品由于消费者的过度订购、份量过大或不合口味,被遗弃或未能及时消费,导致大量食物白白浪费。
许多消费者表示,在选择外卖时,由于平台的过度促销和商家的营销策略,往往会在不考虑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点购过多的食物。外卖平台的满减优惠、套餐升级等活动也在鼓励消费者多买,导致餐品剩余的情况频繁发生。这种消费方式在短期内可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从长远来看,它助长了不理性消费的心态,让人们淡化了对食物的珍惜意识和节俭习惯。
此次,《指引》强调了外卖平台的责任,要求平台在推广过程中避免过度诱导消费。平台应加强对商家行为的监管,杜绝“虚假促销”和不实宣传,防止商家通过夸大餐品份量或赠品数量来刺激不必要的消费。这种规范化的营销方式,可以在减少消费者不理性购买的同时,降低食物浪费的发生几率。例如,平台可以通过明确显示餐品的适宜人数,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判断所需份量,避免点餐过多。
另外,《指引》还提出,商家在菜单设计和宣传时,要注重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的理念,鼓励消费者选择适量、健康的食品,而不是单纯追求量大便宜。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套餐搭配,商家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餐饮浪费不仅仅是食物的浪费,同时还涉及到大量的包装材料、运输燃料等环境资源的消耗。为了保证食物的新鲜和便捷,外卖食品往往使用大量一次性塑料、泡沫、铝箔等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大多无法降解,且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外卖配送环节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外卖配送员往往通过汽车或电动车进行长时间的配送,这些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空气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当消费者大量订购外卖而未能及时食用,餐品的浪费就意味着之前所投入的能源和环境成本也随之白白消耗。这种循环浪费加剧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负担。
对于外卖商家以及网络平台来说,过量点餐实际上也给行业造成了经济损失。餐饮商家在制作餐品时不仅投入了食材成本,还需要支付配送费用、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而当大量食物被浪费时,这些食材、配送和人力成本就变成了商家的负担。商家往往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得不加大制作份量或推出低价优惠策略,导致整体运营成本上升。因此,浪费过多的外卖可能导致商家的利润缩水,甚至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而外卖平台在推广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商家的营销行为,也会面临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消费者虽然能够享受到短期的低价优惠,但这种短期的低价优惠和不理性消费方式终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卖浪费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问题,它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造成了深远的危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众树立节俭意识;平台和商家应通过合理的餐品推荐和更为理性的营销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消费者则应自觉做到理性点餐,珍惜每一餐食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外卖浪费现象,推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