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江阴一中、江阴体校签约揭牌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实训基地,这次签约对振兴江阴“足球文化”意义非凡。“以体教融合擦亮‘足球之乡’名片,借此契机,江阴将逐步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畅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江阴市文体广旅局副局长张健介绍。
江阴足球历史悠久,早在民国初期,江阴便成立了第一支足球队。进入新中国后,50年代“李家班”称雄江阴,曾获省级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80年代初,江阴开始探索“体教融合”的全新模式,小学生女子足球比赛风气已开,全国亦属罕见。1988年之后,省队主力几乎一半为江阴人。2014年,该市还创造了县级市男女足球队在同一届省运会上双获冠军的历史。目前,江阴市已向国家队输送了吴澄舒等多名优秀运动员,夯实了发展足球之乡的基础。
一直以来,江阴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近几年,我们在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住宿‘三集中’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江阴市业余体校校长姜屹峰透露,河海大学足球队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并称为“南河海、北理工”,这证明着他们在大学生足球圈中的实力和地位,“此次与河海大学的‘牵手’,意味着基地培养出来的运动员达到一定要求就能直升‘双一流’大学。”
积极推广足球文化是江阴市持续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该市第十届中小学生阳光校园足球联赛开启,共吸引127支中小学代表队、1572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女队46支。“预赛阶段,12个赛区(点)同时开赛,参赛队伍及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姜屹峰介绍,江阴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1所、幼儿园11所。2020年,南京体育学院招录的足球特长生中,江阴占了四分之一,且数质并举,第一、第三名均来自江阴。
体教融合的“江阴样本”已经在“无锡杯”上显现。“参加无锡杯的队员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学长学弟,即便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但始终会因为足球聚在一起,这样一种默契或许就是夺冠的密码。”张健介绍,队伍中,年纪最大的87年,最小的06年,虽然年龄跨度很大,但是感情超越了这个跨度。“在外面上大学的孩子,14场比赛场场不落。”
通过体教融合,江阴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足球人才,更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让足球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未来,江阴将继续完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足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