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静 □ 忽艳
在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一幅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马陵山镇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凭借鲜切花、稻鸭米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的康庄大道。
村民过上“花”样生活
踏入马陵山镇新宅村的菊花种植基地,仿佛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怒放的白菊欺霜赛雪、美不胜收。“我们公司现在种植白菊200亩,年产鲜切花3千万枝左右。一般3月开始种植,6月至10月出花,年销售额大概有1100多万元。”江苏九月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子锐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依托当地得天独后的自然环境,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黄菊、白菊、SP菊种植基地,是一家集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优质菊花生产加工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国内主要大中城市。“我们种植基地从种到收都需要人手,这样村民在农闲时也有活干,仅我们公司就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年增收1.8万元。”张子锐说。
马陵山镇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精准发力,大力发展鲜切花种植产业。镇政府积极引入优质企业,并与专业农业科研机构合作,为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摘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指导,确保鲜切花的品质与产量双丰收。
鲜切花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种植过程中,大量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农闲的时候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种植鲜切花,不仅有土地流转的租金,在基地干活每天还有工钱,一年下来能多挣不少钱呢!” 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道。
除了新宅村,小周村也有468户大棚玫瑰、满天星、洋牡丹等鲜切花种植,该村大棚面积超过5000亩。鲜切花产业已然成为马陵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稻鸭共育铺就幸福“稻”路
在马陵山镇的陈楼村,稻鸭米种植基地呈现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稻鸭米种植是马陵山镇探索的又一特色农业模式。这种生态种养结合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鸭子与水稻之间的共生关系。鸭子在稻田中活动,能够捕食害虫、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生长,其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这样既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有机的高品质稻鸭米,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我们的稻鸭米口感香糯、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虽然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一些,但依然供不应求。”稻鸭米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楼村党支部书记李蒙自豪地说,“目前我们的‘狗尾稻’是新沂唯一受到认证的有机稻米。以前也尝试过稻虾、稻蟹混养模式,但都不如稻鸭这种模式好。接下来准备和南农大合作,打造2000多亩的智慧农场。”
据了解,目前,马陵山镇共有水田面积3.7万亩,水稻面积占全市水田总面积的1/12。几年来,该镇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产前、产中、产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稻米产业链不断延伸。2023年,全镇种植总产量达到了2.53万吨,水稻全产业链产值超过7000万元,稻鸭混养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种植打开了新的局面。
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随着稻鸭米品牌的打响,马陵山镇将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各大超市、农产品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兴手段,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品尝到了这一特色农产品。”马陵山镇党委书记蒋讯迅表示,稻鸭米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种植户们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兴起,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马陵山镇特色农业的成功实践,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践行。通过发展鲜切花和稻鸭米等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多赢局面。谈及未来的发展,蒋讯迅满怀信心地表示:“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蓬勃兴起,彰显了乡村产业的创新活力,未来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力度,推动特色农业模式迭代升级、扩面增效。同时,探索更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做大特色支柱产业文章,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