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5879期 >2024-11-21编印

激发消费新动能 餐饮界掀起“业态混搭”新风潮
刊发日期:2024-11-21 作者:  语音阅读:

  在餐饮行业的广阔舞台上,一场名为“业态混搭”的变革正悄然上演。从火锅与KTV的奇妙结合,到超市内嵌食堂的新尝试,再到快餐店变身茶咖休闲空间,以及小店专攻外卖、大店塑造品牌的战略分化,餐饮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通过“线上+线下”“吃喝+玩乐”的多元业态融合,为消费者绘制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消费画卷,同时也为行业自身注入了澎湃的新动力。

  餐饮界刮起“业态混搭”风

  “业态混搭本质上是功能的集成与创新的融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在电商冲击和成本压力之下,这是实体行业根据多元消费需求进行的积极调整与自我革新。它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一次简单更新,更是对传统商业逻辑的一次深刻重塑。”

  商超跨界餐饮作为“业态混搭”的先行案例,早已成为行业内的热议话题。盒马鲜生的成功实践,以及物美、永辉等超市的跟进,不仅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了美食的便利,也为超市带来了更多的客流与活力。“超市本来就具有蔬菜、肉类的供应链优势。我们精心挑选供应商,每日提供新鲜净菜。既能保障食材的安全,又提高了出餐效率。” 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物美超市“大食堂”区域负责人表示,对于超市而言,这是一种“业态混搭”的新尝试,也顺应了实体店转型升级的趋势。

  而“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更是被餐饮企业视为打破传统边界、拓展市场空间的金钥匙。欧阳日辉进一步解释:“线上业务通过外卖、直播、团购等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实体商业的服务半径和客户范围,增加了交易频次。线下则通过多元场景的构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消费体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

  其中,“卫星店”是连锁品牌新的“业态混搭”模式。小门店做“卫星店”,专门经营线上业务;大门店做线下场景融合,提供多元体验。比如,太二酸菜鱼在广州、深圳、上海及厦门等多地开设外卖“卫星店”,凸显其外卖专营特色,并计划今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

  以中餐品牌老乡鸡为例,其“卫星店”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业态混搭”提供了新的注解。老乡鸡董事长束小龙表示:“‘卫星店’模式不仅优化了我们的成本结构,提高了人效和坪效,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口碑。这是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的一条新的增长路径。”同时,老乡鸡推出的“老乡茶咖”,更是将中餐、咖啡、茶饮等多种业态巧妙融合,满足了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激发餐饮消费新动能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消费新场景的利好政策频频出炉。释放“业态混搭”新活力,正在成为激发消费新动能的发力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北京发布的《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培育一批多元消费融合品牌。支持企业开展跨界经营、异业合作,拓展新产品和新体验。

  “传统的消费场景是商家开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单向地提供服务;消费新场景具有消费者参与、注重情感表达、体验感丰富、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认为,“业态混搭”既是场景创新,又是模式创新。其本质是功能的集成,能达成“1+1>2”的效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餐饮界之所以关注“业态混搭”,是因为线下实体商业的竞争加剧,品牌要在单一的传统业态之外,寻找新的增长潜能。而随着居民对于线上和体验式消费需求的提高,餐饮企业也看到了“业态混搭”对于提升销量、树立品牌差异化优势的机会。

  对于“业态混搭”的未来发展趋势,王先庆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传统的消费场景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消费新场景应该具备消费者参与感强、注重情感表达、体验感丰富、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业态混搭’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不同业态的互补与融合,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有趣的消费环境。”

  专家分析指出,“餐厅+卫星店”“超市+食堂”等新业态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也给不少实体商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很多实体商业努力优化线下门店的消费场景,扩展线上平台经营,融合多元业态。对于连锁品牌而言,有差异化地做门店,大店做线下的体验,小店做线上外卖,具有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和稳定性。

  不过,专家也提出,餐饮企业要想在长期发展中站稳脚跟,获得口碑与销量的双赢,还要进一步找准定位,警惕以流量噱头为目标随意混搭。在消费者对体验、价格、场景需求愈加多元的今天,要立足消费者需求,进行合理混搭,持续发掘融合消费的市场潜力。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