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泽。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区内海拔在3100—5742米之间,行委驻地柴旦镇海拔为3174米,氧气稀薄、四季不明、紫外线强、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多风寒冷,空气含氧量73%,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92.9毫米,无霜期140天,属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性气候。行政区现辖柴旦镇、锡铁山镇两个镇,现有人口2万人,居住有蒙古、哈萨克、回、藏、土、撒拉、满等14个少数民族。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铅、锌、岩金、重晶石、伴生银、伴生铬等7种矿产位居全省之首;湖盐、芒硝、溴、锂、铬等多种矿产也位居全省前列。优势矿种为铅、锌、岩金、硼、锂、煤;潜在优势矿种为钾盐、镁盐、重晶石、芒硝、溴等。探明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7560亿元,分别占省、州矿产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26%和38.37%。同时,区内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天然草场和旅游资源。
大柴旦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柴达木精神的发祥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柴旦曾是柴达木盆地开发建设的主战场,1956年为柴达木工作委员会、行政委员会驻地。1958年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迁至大柴旦。1959年设市,成为当时柴达木盆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64年撤市设镇。1992年成立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为海西州委、州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
近年来,工行委紧抓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能矿资源型城镇建设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强力挖潜增效、实现绿色循环,建成了锡铁山、饮马峡、柴旦三个工业集中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上市公司7家,形成了盐湖化工、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高原特色旅游“七大支柱产业”,县域经济总量稳居全州前列。
202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76亿元,下降5.1%,低于州定目标1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4%,低于州定目标2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8%,低于州定目标24.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4.3%,高于州定目标9.3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2元,增长5.5%,高于州定目标0.5个百分点。
大柴旦“四坚持”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年,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块”总体布局,以“文旅+”为抓手,以打造“山水原生态·魅力大柴旦”旅游金名片为目标,深度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定好向、布好局。截至10月8日,大柴旦共接待游客355.11万人次,同比增长59.17%;实现旅游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43.77%;其中“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2.94万人次,同比增长36.11%,实现旅游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36.25%。坚持高位推进,强化文旅产业发展保障。组织召开大柴旦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大会,围绕“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块”总体布局,以“文旅+”为抓手,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全力做好产业信息收集、产业规划、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等工作。根据海西州相关文件,积极谋划《大柴旦文化旅游产业奖励办法》《大柴旦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大柴旦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定好向、布好局。坚持品牌驱动,擦亮魅力大柴旦金名片。积极营造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宣传舆论氛围,围绕“山水原生态魅力大柴旦”核心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加强与省内外交流推介。积极谋划举办大柴旦—广州文化旅游推介会,持续加大大柴旦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持续推动地区旅游品牌热度;发挥本土宣传优势,投入资金32万元,在西宁市30处公交站台开展为期6个月的宣传;投资15万元拓宽本省旅游宣传渠道,制定600份大柴旦旅游交通地图及6万张旅游宣传折页,分发全区各酒店,满足来柴的游客了解我区景区景点资讯;投资5万元在西宁市出租车发布“山水原生态魅力大柴旦”旅游宣传标语;赴西宁9大高校开展文旅宣传推介,并与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坚持文化润区,推动文化事业质效并重。持续擦亮大柴旦文化符号,成立大柴旦国家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专班,开展文物普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积极开展《南八仙》《碧水蓝天》等优秀作品再创作。持续传播优秀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团结杯”篮球赛、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购物节、第二届骆驼美食季、“激情穿越柴达木”大柴旦汽车越野拉力赛等29项活动。坚持共建共享,优化提升文旅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备战旅游旺季文旅市场整治及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强化旅游旺季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常态化对各类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进行服务质量检查,及时受理并办结12345热线举报投诉案件162件,投诉办结率达100%。持续开展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巡查,督促文旅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筑牢文旅行业安全生产防线。不断提升全区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大柴旦翡翠湖景区游客量破两百万
创历年新高
近年来,大柴旦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努力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旺季之胜奠定全年之基。截至9月11日,大柴旦翡翠湖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完善景区配套,推动提档升级。2024年以来大柴旦工行委把完善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作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新建旅游公路、新增手持验票机、卫生间和旅游导向标牌、景区摆渡车、遮阳棚;更换景区入园闸机、景区停车场区块导向标识等,全面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体验,大柴旦翡翠湖景区总投资1.34亿元,其中景区投资1.2亿元、大柴旦行委投资1400万元。强化宣传推介,打响文旅品牌。积极营造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宣传舆论氛围,围绕“山水原生态魅力大柴旦”核心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加强与省内外交流推介。积极谋划举办大柴旦—广州文化旅游推介会,持续加大大柴旦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持续推动地区旅游品牌热度;发挥本土宣传优势,投入资金32万元,在西宁市30处公交站台开展为期6个月的宣传;拓宽本省旅游宣传渠道并投资15万元,制定600份大柴旦旅游交通地图及6万张旅游宣传折页,分发全区各酒店,满足来柴的游客了解我区景区景点资讯;投资5万元在西宁市出租车发布“山水原生态魅力大柴旦”旅游宣传标语。规范景区运营,提升服务保障。持续深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旺季服务保障工作措施,统筹做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识标牌、景区点信息发布、游客疏导、咨询服务等工作,加大涉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推进服务优质化、标准化;持续加大文旅企业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力度,畅通投诉机制,设置旅游投诉码,开通旅游投诉专线,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截至目前景区接到投诉81条,办结率100%。(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