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持续升温。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叠加产业利好消息,各地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赛迪研究院认为,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图为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广阔市场空间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新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2不仅能自由行走、爬楼、往返跑、搬运重物等,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我们希望机器人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介绍。
伴随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以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除了工信部提及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建设,近期,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多地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相关政策,制定了发展路径及相应保障措施,以推动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应用突破。
10月15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开园,一批项目平台签约落地。此次开园的锡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聚焦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机器视觉、软件系统等领域,将招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链优质项目,打造技术领先、链条完整、配套齐全、场景丰富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业内专家认为,相关政策的发布不仅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还能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策的引导作用将加速产业集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初期的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机器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预计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物流配送、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是终极目标
人形机器人拥有万亿元级蓝海市场,不仅能够模仿人类的外形,更能够执行复杂动作,在家务市场、商务市场及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场景众多。随着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拓展,产业链企业整体受益,市场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和思考决策;二是如何在环境中像人一样做事。这些不仅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赋能。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仍处于持续构建中,随着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我国将有望逐步形成高效可靠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潘俊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丁汉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作业的自主性。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处于发展“黄金期”,各路企业都在努力拼搏,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正百花齐放,快速追赶。前沿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未来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未来由AI驱动的机器人可能会有自主性和适应性,甚至有可能做到机器人自主编程,这将极大地扩宽机器人使用场景。
据高盛公司《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40万台、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在丁汉看来,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场景很多,包括一些危险工作环境、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是终极目标,也是最难的。“我个人认为可能工业(领域应用)相对会稍微快一点,可能最快的是在一些刚需行业。因为对于一个技术而言,强大的市场需求是很重要的。”丁汉表示。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