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颖 □ 郭侨 潘帅 刘润红
在这里,产业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在这里,荒地盘活,转而成为“聚宝盆”;在这里,农旅融合,山间迎来“民宿屋”;在这里,生活和美,绿水青山话振兴……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越来越多美丽乡村的画卷正缓缓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种子的力量根植沃野,欣欣向荣。近年来,仁寿县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千万工程”为标杆,立足自身乡村特色和发展需求,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奋力打造蓝图美、产业美、人居美、服务美、文明美“五美”乡村,推动乡村展新颜、产业增活力、百姓享幸福、治理更高效、风尚树文明,让广袤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家园。
深化“蓝图美” 打造“有前景”的新乡村
金秋十月,行走在仁寿县的各个村落,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产业园环绕周围、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了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发展,仁寿县明确思路高位推动,明确全县22个达标村包保责任部门及职责,建立工作推进调度机制,专题研究、专项部署;先后制定《仁寿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五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仁寿县推进农村地区“六净六顺”风貌整治工作方案》《仁寿县2024年“五美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强基补短。
同时,启动精品村规划首启区建设,打造精品户和村级公共区域景观,让居住环境改善、产业发展连片、基础设施联通、辐射带动范围扩大,一步步将梦想中的美丽乡村变为现实。
聚焦“产业美” 打造“有支撑”的新乡村
近日,走进仁寿县彰加镇铁炉村的一个鸽子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鸽笼内,一只只白色的鸽子发出“咕咕”声,活力十足,一旁,刚孵化出来的乳鸽嗷嗷待哺。
彰加镇是仁寿县最早养殖鸽子的乡镇,过去,该镇的鸽子养殖多为养殖户自发进行,规模小而分散,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2020年12月,彰加镇成立了养鸽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养殖户聚集起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特色养鸽产业。目前,该镇共养殖种鸽34万对,年产值高达1亿元。这一产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为近1000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增收致富。
同一时间段,在仁寿县文宫镇桂湾村的枇杷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施肥、修枝。“今年我们大棚枇杷卖出了好价钱,现在管理好争取明年产量更高。”
据悉,桂湾村积极发展枇杷产业,坚持“党建+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和“村集体经济主导、群众共同参与,全体村民共同受益”原则,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群众稳定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2024年仅前三季度,桂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32万元,成为文宫镇首个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大关的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仁寿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着力构建以粮食、生猪为重点的稳产保供格局,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
彰显“人居美” 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手工编织的竹篱笆圈住了一垄菜地,白菜、小青菜、莴笋等长势喜人,旁边一树三角梅开得娇艳,在秋天的蓝天白云下格外美丽……每次经过仁寿县满井镇安乐村村民王桂华家门口时,屋前的景致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家门口之前是简易搭建的农具棚,东西特别杂乱。”王桂华说,自从村上为自己规划好了门前的菜园后,不仅美观大方,一年四季还有吃不完的生态蔬菜。
王桂华门前的菜园子是安乐村结合当地实际,以“微改造、巧植入、重实用、精提升”为路径,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合理规划利用弃用危旧房屋院落、宅前院后等闲置土地,用“绣花功夫”打造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和小公园“四小园”生态板块。它在提升人居环境颜值的同时,还“盛”满了当地村民不断攀升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四小园”打造只是仁寿县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致力于彰显“环境美”,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处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共享“服务美” 打造“有温度”的新乡村
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仁寿县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力求实现城乡居民同等享有公共服务的目标。
“我们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到便民服务中心,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要办事找不到地方了,非常方便!”在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群众办完事可以在此休息,工作人员还会贴心地提供热水。
不仅推动职能部门服务下沉,实现106项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水利社区还推行“帮办代办”“一窗式服务”“一次办好”等服务措施,其中“帮办代办”事项达78项,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除此之外,在水、电、气、光纤进区入户的同时,水利社区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也获得了极大为提升。在医疗方面,提高了药品保障和服务,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够买上放心的平价药,还可以刷医保卡;在教育方面,回引了优秀大学人才,建立了幼儿园,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入园,同时还辐射了周边的孩子在水利社区幼儿园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交通方面,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公交车站台,顺利实现10分钟到乡镇、15分钟到县城、30分钟到成都。
以水利社区为“样本”,仁寿县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新乡村,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共享“服务美”。组建19个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共同体和17个区域发展共同体,构建形成高质量教育新格局。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行动,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区域医疗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院为有益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高标准建成眉山市老年养护院仁寿分院、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深化“综合体+”社区养老新模式。
厚植“文明美” 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今天现场的气氛非常好,各类节目表演也非常精彩,我看得很开心。”9月底,2024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仁寿县汇演活动启动仪式在黑龙滩镇四海社区文化广场举行,现场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
这几年,黑龙滩镇四海社区先后建设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篮球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不断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了村民向上向善向好的内生动力。
“以往空闲时间居民不是围着牌桌,就是围着酒桌,如今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大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惠民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四海社区党委书记肖从德说。
厚植“文明美”,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还建起了由当地人自己策划、设计、建设、布展的村史馆。通过丰富的实物、史料、文字,系统还原展示哨楼村古今历史发展历程以及乡贤文人、民俗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让群众在直观感受到浓浓乡愁的同时,自然受到法治、红色、忠孝、农耕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熏陶和教育,为当地赓续乡村文脉、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