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品牌报道总第5840期 >2024-09-20编印

别让生产日期和消费者“捉迷藏”
刊发日期:2024-09-20 作者:  语音阅读:

  □  二 月

  在商品日趋多元的新消费时代,每一件商品背后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不仅是产品质量的“身份证”,更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小长假期间,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发现产品生产日期等信息或难以找到,或看不清,不仅给普通消费者带来困扰,更让老年人消费群体倍感无奈。

  “见包装袋”“见封口处”等字眼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但翻来覆去寻找生产日期却成为普遍现象。甚至部分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还存在颜色对比不明显、字体过小、印刷模糊等问题,使得即使找到也难以辨识……模糊的指引、明显的隐藏不仅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律法规,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事实上,这种问题已经由来已久。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提出,食品企业需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并以白底黑字等背景颜色与日期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清晰标注,同时还规定了标签标识的具体位置、大小、颜色等要求,旨在推动食品企业改进标签标识。

  然而,《公告》作为鼓励性措施,其执行半年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量投诉信息显示,仍有不少商品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与消费者玩着“捉迷藏”游戏。与此同时,关于将这些鼓励性措施转化为强制性规范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笔者认为,国家监管部门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将《公告》中的鼓励性措施上升为强制性规范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应明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位置、颜色、字体大小等具体标准,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标签标识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规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优化标签标识设计。作为责任主体,食品企业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阅读需求和视力状况,采用更加醒目、易读的标签标识方式。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追溯体系,确保每一件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能准确无误地呈现给消费者。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选择标注清晰的产品;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曝光违规企业和产品;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政府部门则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标签标识技术逐渐成熟,各界还可以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升标签标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手段,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标签中,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轻松获取产品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有效避免人为篡改和错误标注的风险。

  归根结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商品质量的重要信息,也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绝不能让这些信息与消费者在“捉迷藏”的游戏中成为消费者健康的“隐形杀手”,而是要多方发力,从完善法规、强化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每一个商品都能在阳光下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