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833期 >2024-09-09编印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 浙江桐乡推动“科技种田”
刊发日期:2024-09-09 作者:  语音阅读:

科技种田.jpg


□ 本报记者 叶德宝 马佳丽


在绿色蔬菜数智云农场,农民只要点点手机,就能知道蔬菜需不需要补光、棚温如何控制,一系列繁琐的工序都可以交给自动化流水线。数据,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在这里化作了滋养农田的“新农资”;手机,这个曾经只是通讯工具的小玩意儿,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手中的“魔法棒”。

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奇幻场景,而是真实地发生在浙江嘉兴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里。曾经,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传统行业;而今,桐乡却以科技为笔,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新画卷。

繁琐的工序一气呵成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桐乡的桐信数字种苗工厂。一走进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高效运转的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只见一位农民将育苗盘放入机器,随后,机器便开始了“表演”:添加基质土、精准播种、巧妙码盘、有序进苗床……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在机器的“手”中变得轻松自如,一气呵成。

“这条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在8小时内可以播种12万粒种子,同样的工作量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则需要24个人才能完成。”浙江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杨龙介绍,这条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只是工厂智能化设备的一部分。在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中,蔬菜种苗繁育正上演着科技奇迹。

杨龙说,5G、物联网、大数据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都化身成了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智能嫁接机器人、智能物流苗床等“农业超人”,它们联手实现了播种、嫁接、育苗的全链条自动化,让整个工厂的运行效率提升3倍,劳动力投入降低80%以上,资源节约更是超过了30%。

“桐乡依托1个农业经济开发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的产业平台,探索‘产业大脑+数字农业工厂’模式,实施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的数字化改造,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桐乡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中心工作人员徐曜杰介绍,在桐信数字种苗工厂,这一模式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据悉,桐信数字种苗工厂全年能繁育3000万株蔬菜种苗,到今年6月中旬,已有超过1000万株健壮的种苗从这里走向广阔田野,出苗率高达98%以上,几乎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工厂的智能化蔬菜种苗繁育技术解决方案不仅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还一举飞入了2023年度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的殿堂,成为行业内的“璀璨明星”。

智慧农场种菜不再“跟着感觉走”

看着这些智能化设备在工厂里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记者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在桐乡市崇福镇留良村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张继东的绿色蔬菜数智云农场。在这里,芹菜、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长势喜人,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科技的魅力。

“该换气通风了。”告警信息列表里跳出几条有关空气湿度的告警信息。张继东轻点手机,大棚的电动摇木杆随即一键启动。不仅如此,实时生产数据通过传感器源源不断地“输入”数字云平台。肥水如何调整、需不需要补光措施、棚温如何控制……这些问题,张继东依托“数字云”就能解决。

张继东告诉记者,曾经,菜农为了解蔬菜的长势,不得不时时奔波在田间地头,靠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观察每一株蔬菜。但如今,智慧农场却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种田”大戏,“我们借助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在这里建成了200多亩标准化钢管大棚蔬菜基地。”

基地管理系统及数字孪生平台、温室环境采集、智能控制等数字化系统和设备陆续投入使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从曾经的“跟着感觉走”,到现在的“数据说了算”,张继东的绿色蔬菜数智云农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近年来,桐乡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乡村振兴与数字化改革的新风尚,一场以“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