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映“热门景点抢票难滋生了‘黄牛’倒票行为”“恳请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更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服务方式,让门票不再用‘抢’,旅游更舒心”。文化和旅游部答复称,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加大对“黄牛”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主要是热门景区和博物馆寄生着不少“黄牛”。例如最近央视曝光,在某知名博物馆外的随机采访中,30位游客中竟有28位是通过加价购买“黄牛票”才得以进入,只有2位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门票的。“黄牛”不仅把免费门票卖出高价,而且高比例覆盖游客,嚣张至极!
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热门景区景点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黄牛”就是利用这种供需矛盾“大赚特赚”,这与过去的铁路“黄牛”、医院“黄牛”大同小异。随着铁路运力提升,供需矛盾缓解,铁路“黄牛”越来越少;推进分级诊疗,医院“黄牛”也有望减少。
也就是说,解决供需矛盾是遏制很多领域“黄牛”的治本之策。但对付寄生于热门景区、博物馆的“黄牛”,似乎很难从供需矛盾入手,因为热门景区是一种独特资源,只能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增加预约名额来增加供给,增加的参观名额很可能被“黄牛”抢走,而其他景区很难对热门景点游客起到分流作用。
所以,可以从供需两端入手进行治理。但笔者认为,打击旅游“黄牛”,还要用好“技”与“法”这两大武器。
所谓“技”,是指从技术角度遏制旅游“黄牛”抢票。不久前,北京海淀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黄牛”倒票案件显示:“黄牛”提前导入大量个人信息,利用抢票软件,以秒为单位,在官方放票时迅速锁定号源,随后在网上加价销售。由此看出,“黄牛”利用技术手段抢票,普通游客自然抢不过。
对技术“黄牛”,要以技术进行反制。一方面,可研发相关软件用于识别“黄牛”的IP和账号,然后进行精准锁定和拦截;还可利用动态验证码乃至人脸识别技术。已有博物馆将异常购票账号列入预约系统黑名单,其他热门景区也应做到。另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阻止“黄牛”网上加价售票。
所谓“法”,是指要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打击旅游“黄牛”。目前,打击各类“黄牛”主要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但坦率地说,这一法则的震慑力不足,还应该根据违法情节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比如,可依据《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对行为恶劣的“黄牛”追究刑责。
总之,决不能容忍“黄牛”随意倒卖景点免费门票,损害公众正当权益。景区需加大对技术治理的投入,堵塞“黄牛”抢票的漏洞,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内鬼”与“黄牛”内外勾结,损公肥私。有关部门应联合公安机关,研究制定“组合拳”,多措并举惩治“黄牛”,使其不敢、不能、不想参与倒票。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