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养生”的风劲吹:继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房配酸梅汤等火了之后,近日,“38元一份中药冰淇淋卖断货”引起热议;带有药食同源标签的中药面包刚上市就销售火爆;在三伏天,“不要钱的‘天灸’”——晒背流行起来……
在养生风潮之下,很多年轻人“蹦迪变成拍八虚,冷饮切换泡枸杞,三餐五谷不再少,针灸推拿样样齐”,完成了“从质疑到理解,再到真香”的转变。有调查显示,2023年,18岁至3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第三名就是“保健养生”,占养生消费群体的比例高达83.7%。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养生”的话题全年浏览量超25亿。
如今,许多“00后”都自嘲是“脆皮人生”。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中式养生方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即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让年轻人实现自我保健。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关注“中式养生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药酸梅汤打败了奶茶,掀起中药养生饮品潮流,藿香正气水泡脚法也一度流行,艾灸仪、养生茶、祛湿贴、泡脚桶等“养生神器”更是成为不少年轻人购物单上的常备项。
融合了现代人生活习惯的“中式养生方式”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中医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其养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中医药始终没有淡出公众视野,离不开相关部门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和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植根于国人心中。”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耿立梅说,“中式养生方式”能够在年轻群体中“圈粉”,从某种程度上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医,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益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是一件好事。
除了“中式养生方式”外,耿立梅针对现代年轻人的健康需求,还进一步给出了全面而细致的建议:
一是饮食方面,避免暴饮暴食,不偏食、厌食或过度进食,减少辛辣油炸食物。
二是适度的运动有益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此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
三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每晚应保持7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四是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维护心理健康,如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保持社交联系、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五是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对健康有害,吸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肺癌等风险,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肝脏疾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量,或者最好是戒烟和戒酒。
六是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应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常规体检,以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特定项目的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可以提高治愈率。
七是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腰背痛的风险。应该尽量减少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颈部转动、手臂伸展等。
八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眼睛和颈椎造成负担,控制使用时间,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