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山东省2024年第一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的通告》,临沂大学首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临玉6号”玉米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临玉6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株型紧凑,高产稳产(>800公斤/亩),具有多抗、耐密、宜机收等特点。
“历经7年的艰辛,终于培育成功了”,作为“临玉6号”第一育种人的临沂大学王德鹏老师看到结果后,淡定中掩饰不住喜悦,“临玉6号的审定成功将更好地服务沂蒙地方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谈及“临玉6号”,他眼中满是兴奋,说沂蒙人应该有更多自己的玉米品种。
为农民做点实事
把论文写在农田里
王德鹏是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的本科生,在华中农业大学完成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硕博学业,师从国际著名作物生理学家彭少兵教授,毕业后回到母校工作。目前,他的工作领域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的遗传改良和高产生理,高效农田系统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加上9年的硕博农学实践,王德鹏深知农民的艰辛、农业的不易。他说“我忘不了恩师说的‘为农民做点实事,让他们过好一点’这句话,这也是我努力坚持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的动力,一个便宜优质品种配套免费的种植技术不正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可以做的实事嘛。”
把论文写在农田里,这条路是艰辛的。“一人一日一田,一车一杆一叶”。顶着30多度的高温,在田间测土施肥、测数据、拍照片……这是王德鹏工作的常态。
自2017年开始,王德鹏团队与临沂春晖种业有限公司开始合作,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要选育一个临沂人自己的玉米品种,配套自己的技术,服务于沂蒙地区。然后连续三年,开展玉米品种的选育、前期实验;后经过一年的6个试验点临沂市预试验,连续3年的18个试验点山东省测试,还有DUS测试和非转基因检测。做不完的试验、测不完的数据,期间,还克服了试验过程中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经过7年的鉴定试验、预试验、省区试及生产试验鉴定后,“临玉6号”通过了省级品种审定,郁郁葱葱地长在了沂蒙大地上。
一直在努力
让科技成果长在沂蒙大地上
从研发到孵化、从转化到应用、从农业生产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体系,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农田里,这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其实,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流动专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二十多篇的年轻博士,“临玉6号”的成功,只是王德鹏科研路上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作为临沂大学沂蒙学者特聘教授,巴基斯坦斯瓦比大学、巴基斯坦真纳大学荣誉客座教授,王德鹏主持组建中巴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副主编撰写国际专著6部……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一直努力向前。随着各种项目的落地和成果的产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2022年王德鹏被评为“沂蒙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个人奖。
在临沂大学,王德鹏只是众多科研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如他一般潜心科研、勤耕不辍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比比皆是。5月24日,学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于禄鹏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3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团队用“光释光”测年法建立水稻10万年演化史年代框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演化史。医学院王振教授带领的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团队,突破金银花新品种选育、种植、综合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制定了金银花ISO国际标准……
助力乡村振兴
谱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是学校发挥大学人才集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临沂大学人事处处长邱建龙表示。一直以来,临沂大学牢固树立校地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把临沂的振兴发展作为办学的神圣使命和努力方向。
2021年,临沂大学与临沂市联合成立山东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着力打造培养“现代农民”的一流基地、乡村创新创业的示范平台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端智库。围绕城乡规划、现代高效农业等,成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积极举办“三农”新型人才培训,开展农业技术、乡村治理、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培训2万余人次。2022年,学校获批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项目,主导成立了“临沂市‘鸿雁’培训联盟”,每年为全省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200余名。
近年来,临沂大学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作物种源自主创新,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该校先后获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山东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高效特色实验室等省市级实验室,建立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栽培生理创新团队、植物分子遗传与作物基因编辑创新团队,繁育优良种苗1500万株,累计推广种植42万亩,登记辣椒、甜瓜等蔬菜新品种4项,授权蔬菜新品种2项,在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关键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机理等方面等取得重要进展,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浓墨重彩地谱写着新篇章。 (谢成才 丁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