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收藏总第5798期 >2024-07-22编印

独特审美造就手串个性化表达
“文玩青年”串珠成“记”
刊发日期:2024-07-22 作者:  语音阅读:

3.jpg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南石子街残荷斋的掌柜成了“网红大爷”。据了解,“网红大爷”原本经营了一家古旧物品商店,随着“珠串热”的兴起,他将店内的新老珠子混合在一起,供消费者自由搭配个性手串。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吸引了众多“文玩青年”的光顾。“他们没有钱,整条街就我店里便宜,他们消费得起,在我这里一坐就是半天。听老头子讲讲苏州的故事,临走还能戴上一串独一无二的珠串。”视频中,“网红大爷”一边给顾客讲述苏州的历史文化,一边讲解每种珠子的含义和年代,还时不时帮顾客编一下绳结。视频爆火后,残荷斋成为了“网红打卡小店”,“网红大爷”也被众多“文玩青年”亲切地称为“没牙大爷”。

面对记者的采访,“没牙大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想红,真得不想红!”他对记者说:“每天一大早就有顾客敲门,真是烦死了,从8点钟忙到下午,午饭都来不及吃。”话语中虽有抱怨,但是眼中却对“文玩青年”透露出无限的宠溺。有网友表示,本想安度晚年的老头子,硬是把夕阳红的晚年活成了“997”工作模式。

告别“材质观”体现个性之美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独特的审美和消费习惯,也推动了众多传统行业开启转型之路。如今,“文玩青年”又将他们的猎奇目光锁定了各大文化市场,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珠串整顿行动”。

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位商家对记者说,“以前的消费者购买珠串都是‘随大流’,非常看重材质的名贵与稀缺,我们在销售的时候还会特意的强调这是‘印度的小叶紫檀’,这是‘海南的黄花梨’‘越南的沉香’,这是‘博山的清代老琉璃’,顾客购买的珠串重材质,轻搭配,大多数玩家都是一条素串盘到包浆灿然。现在大批的‘文玩青年’成为文化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审美和消费认知,也让珠串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卖素珠的、卖配饰的、卖隔片的,为顾客提供专业穿绳、打孔刻字、来料加工、私人订制服务的……可以说,年轻的力量促使一条珠串延伸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现在,我们在销售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自己琢磨一下,搭配任何材质的配饰都好看’。”该商家说道。

一位销售山桃核的商家对记者说,“以往山桃核手串和金刚、凤眼、星月这种‘老三样’相比,简直就是在文玩鄙视链的最底端。现在不同了,山桃核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二三十元就能买一串,回去随便搭配一颗琉璃或松石,瞬间就能‘高大上’起来,而且山桃核上色快、包浆时间短,随便盘一盘,就会呈现出牛蹄筋或阿胶枣一样的红润颜色,特别适合年轻人‘吃快餐’的生活方式。”

“以前市场里都是专业人士瞪大眼睛‘憋宝’,考验的是慧眼识珠的专业技能,后来市场成为了中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文化集市,追求‘捡漏儿’的刺激和乐趣,如今大量年轻人涌入文玩市场,‘颜值高’‘价格香’的特色文化产品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尤其是每周三和周五晚上的夜市,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都市不眠人’的关顾。一些‘文玩青年’看到十几元一串的水晶、玛瑙、琉璃手串,经常一买就是十几条,还会跟我们要批发价。”一位商户对记者说:“一条珠串传递出传统文化之美,更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情绪价值。地摊文化和潮玩文化成为市场的发展新方向,也为疲惫了一天的年轻人提供了释放工作压力的休闲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传递出的好运气和新希望。”

从凌晨“憋宝”的古玩市场,到都市夜生活新地标,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经营模式的变迁,折射出时代与文化的交融,一条小小的珠串也承载了年轻人情感的寄托与生活的希望。

构建“I人”专属社交空间

“95后”的“娃娃”是一名标准的“I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她的日常生活始终保持单位和家两点一线,休息时间能不出门坚决不出门,但唯一令她“义无反顾”走出家门的事情就是配珠子。谈及为何会爱上DIY珠串,“娃娃”对记者说:“现在,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着‘万般不由己’的窘境,唯独穿珠子是我可以随意搭配,想怎样就怎样的‘任性’时刻,看着一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珠子,便会不由自主地开启‘头脑风暴’,一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搭配设计后,完成一条专属于自己的珠链,不仅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更培养了自己的专注力,提升了审美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通过看货议价、交流学习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生活、学习、娱乐、社交完美融合,鸡零狗碎的生活,也开始便得井然有序,一切都犹如串珠成链。”

随着,DIY搭配珠串的流行,网络绳结教学的短视频也成为广大“文玩青年”关注的焦点。很多视频博主和手工达人,纷纷在直播或短视频中向广大网友分享编织技巧和搭配原理。这类短视频主打一个“短小精干,有手就会”,“如何编吊坠绳”“不用手拉绳怎么编手串”等视频实用性极强,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将传统手工艺与移动互联网融为一体,就拥有更多的传播渠道,我们采取‘绳结+’的服务模式,将中国绳结文化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既拓展了绳结产业的知名度,也促进了绳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采访中,一位手工博主对记者说:“互联网的介入为绳结文创提供了多种宣传方式和营销方式,开辟了传统非遗技艺走向新时代生活的创新发展之路。如今,我围绕绳结文化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开通了账号,进行绳结手工艺介绍教学、绳结艺术品展示、产品推广、文章推送等业务。‘绳结+新媒体’传播形式,让更多的‘文玩青年’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有用信息。同时。我也根据当今年轻人的生活形态与消费习惯,在传统的绳结艺术中注入新玩法与新设计,这也有助于传统绳结技艺的‘再发展’。” 

“娃娃”对记者说:“‘卷’工作,‘卷’娃,‘卷’宠物,这种‘卷’都让人心累,现在开始‘卷’珠串,看到好看的设计马上记录下来,看到新颖的绳结编织方法马上就上网学习,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了,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彩了。” 

“生活碎片”串出“美好手账”

不攀比材质的名贵,不跟风千篇一律的潮流,不追求刻板的传统形制……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玩青年”将珠串视作记录生活的“美好手账”。老钥匙、铜纽扣、旅行时捡到的小石头、碎瓷片,甚至骨折痊愈后取下的钢板、孩子的乳牙、已逝爱宠的毛发都成为珠串上的配饰,这些充满人情味和无限回忆的物品点缀在珠串之上,仿佛将昔日的温暖与美好回忆凝固成永恒,随身佩戴如影随形,睹物思人美好回忆萦绕心间。

艾米学习的是音乐学,近期她在网络直播间购买了一条星月珠串送给奶奶,并贴心地让商家为珠串配上了小葫芦做成的药瓶,里面装着速效救心丸,以备老人不时之需。谈及购买珠串的初衷,艾米对记者说:“五一假期,我在西北旅游时和当地一位卖干果的阿姨闲聊,交谈中阿姨给我介绍了她手上珠串配饰的故事。没想到,每一颗珠子都包含了一段故事,这里面包含着母亲的祝福、祖母的祈祷、家族的传承、爱人的甜蜜,还有创业的艰辛……阿姨说,戴着这串珠子,就好像感觉和家人永远地在一起。几颗彩色的珠子,也浓缩成这位阿姨从小姑娘到花甲之年的‘时光胶囊’。于是,我也想为奶奶买一串珠子,在其百年之后我们祖孙分别时能够睹物思人,永远珍藏和铭记这段刻骨的祖孙情。”

“00后”插画师小海的凤眼菩提上,挂着一把防盗门的钥匙和一枚外国钱币,这两件配饰记录了他的一段深刻的情感经历。“这枚硬币是我们去旅游时剩下的,当时我们约定等攒够钱还要故地重游。这把钥匙是我们合租时的房间钥匙,如今钥匙还在,而我们却永远也不可能再打开那扇门了,再也回不到那个两人三餐四季的家了。虽然,眼前早已物是人非,但是每每把玩手串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年、那时的过往,虽然显得有些悲观,但是确实是此生最美好的回忆。”

有业内人士表示,珠串本身既是一种装饰品,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情感寄托的信物。在很多历史遗存中都出土了珠串类的装饰品,可见,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有佩戴珠串的传统了,而古人收集、串联珠串的过程似乎与结绳记事颇为相似。如今,在一些地区还保持着用各类宝石珠子制作嫁妆的民俗,网络上就有一位博主曾经展示过她价值百万元的嫁妆,包含珊瑚、玛瑙、松石、黄金的全套首饰。可以说这些珠串作为嫁妆可以体现出娘家生活的富裕,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又很容易变现,成为远嫁女儿的衣食保障,无声地延续着亲情的温暖。

“一条小小的珠串从最初的物以稀为贵,最初追求的材质名贵,具有收藏和保值属性,到追求‘一眼美’成为专属情感表达的信物,折射出的是新生代对于珠串价值观认知的转变,凸显出新生代消费群体差异化审美的诉求。名贵并不是单纯地与市场价格和稀缺性划等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到生活的本质,成为常换常新的装饰和如影随形的生活记录。这也是珠串流传千年,始终以美的化身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因。”该业内人士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