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757期 >2024-05-23编印

演出退票成“老大难” 完善机制刻不容缓
刊发日期:2024-05-23 作者:  语音阅读:

□ 肖睿平

 在演出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退票问题却成了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高额的退票费、复杂的退票流程以及标准各异的退票政策,让消费者在购票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留神就陷入退票维权的泥泞。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演唱会带火地方经济”“演唱会一票难求”“黄牛炒出‘天价’门票”……伴随着近年来演唱会市场的火爆,大量不同话题轮番登上热搜,但随之出现的退票问题却依旧被诟病。
 今年“五一”期间,澎湃新闻报道了一名消费者在抖音直播间下单一张499元音乐节门票后,因选择的城市有误当即申请退票重新购买,却被告知要扣除50%的手续费。该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退票规则合理性的质疑及深思。
 去年以来,文化演出市场可谓“节节高”,但演出越来越多却没能解决退票问题。演出退票规则的不一致性,让消费者在购票时难以把握。不同的演出、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艺人的不同场次,退票规则都可能大相径庭。票务平台虽然在购票页面明确了退票时间、退票费等信息,但这种“一票一策”的做法,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也削弱了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对于演出主办方而言,演出票的强时效性、天气变化、艺人阵容变动等,都可能引发集中退票,甚至对主办方造成巨大的风险及损失,因此采取严格的退票政策,成为其降低风险的“保护伞”。另一方面,高额的退票费用,对于防止“黄牛倒票”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最终,其背后的诸多风险却不同程度地被转到消费者身上,这显然并不合理。
 我们看到,在“合理退票”的呼声中,如今普遍使用的“阶梯式退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票费高的问题,但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大多数退票发生在演出临近时,退票费往往已非常高昂,甚至无法退还。
 由此可见,高额退票费不仅伤害了真正需要退票的消费者,也影响了人们的观演决策。演出退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演出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探索和完善退票机制,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从实际解决长久以来的“老大难”问题,更宽松、便捷的退票政策是众望所盼,更是大势所趋。
 值得欣慰的是,演出市场也正在朝着这一方面不断尝试和努力。如大麦网推出的“候补购票制度”,虽收取的候补服务费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票难题。此外,上海文化广场推出的转赠票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退票选择,这种方式也带来了演唱会、音乐节消费者的呼吁,期待行业能推出更为规范、有限制的转赠票服务,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防范“黄牛倒票”,保障消费者权益。
 其实,想要让演出退票政策更科学合理,“一刀切”并不可取,多元且有限制的退票方式才更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如除了“阶梯式退票”,不妨增加“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赠”等通道,通过实名记录、限制次数、上传证据等方式加以规范,满足不同情况下消费者真实存在的退票需求,以便其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