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等六个乡镇依托丹江口水库库区“小气候”,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利用不宜种粮的山坡地连片种植柑橘,形成了丹江柑橘产业带。50多年来,丹江口市习家店和均县镇、凉水河镇、石鼓镇、六里坪镇、龙山镇,坚持在可耕大平地上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豆类等“口粮”,在山坡上地发展柑橘产业,久久为功,打造“一户一品”“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柑橘农经产业,为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兴产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农业柑橘专家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黄家沟和郧阳区柳陂镇沙洲一带发现有大量的野生橘,而且果实累累,于是断定丹江口库区适宜种植柑橘,并通过嫁接柑橘品种试种获得成功,于是,就以“黄家沟”为种植示范,向丹江口库区铺开。丹江口库区成为中国最北缘产橘区域。柑橘产业兴起,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丹江口市库区乡镇干部群众达成共识,攥指成拳,一年接着一年干。直到今天,坚守柑橘产业不松手,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硬是把柑橘做成了富民产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如今,每逢柑橘成熟季节,“丹江蜜橘万里飘香”。每年从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底结束。3个月的采摘和销售旺季,丹江口库区沿岸两旁公路上的农用三轮车来往穿梭在柑橘园之中,呈现着一片繁忙的景象。运输柑橘的大货车,或停靠在田间地头或驻扎在各个柑橘交易市场,一辆辆满载柑橘鲜果货车欢快奔忙,驶向通往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
丹江口库区柑橘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少到多。来不及运出的鲜果,以深加工饮料、果品辅助消化,又形成加工企业19家,更是形成产业链集群。
调结构 一举做实支柱产业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均县镇、凉水河镇、石鼓镇等为汉江以北乡镇,与郧阳区部分乡镇同属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核心水源地。这一带以山地、石渣地为主,山坡地呈梯级分布,沟汊居多,气候温润,特别宜于柑橘生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丹江口市各级政府发挥“有形的手”,不断优化、做实柑橘支柱产业,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懈苦练内功抓品质提升,引导农民稳产、增产、夺丰收,增强了农民种植柑橘的积极性。
瞄准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柑橘品种,先后换代了龟金、尾张,高接出国庆一号等汁多味鲜的优良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多年来,尽管遇到过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柑橘出现“大年”“小年”(丰产或欠产)的现象,加之于南水北调工程淹去部分柑橘地和移民外迁等影响因素,导致柑橘面积减少。但是,经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优产业结构,通过治山治水,改良土壤,施肥培土,提高防灾能力,壮大支柱产业,培植新的产业化体系,习家店镇在稳定柑橘支柱产业的同时,还规模化种植有雪茄烟和猕猴桃,形成“一主两辅”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稳增收 一条龙服务做后盾
为稳定农民收入,丹江口市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每个乡镇都配有柑橘专业技术人员,从种苗培植、修枝嫁接、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建立出一条龙柑橘产业服务机制。
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组织柑橘种植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提升橘农的市场经营能力。以村为单位,精准发力,帮助橘农销售果品,建立“乡镇党员干部+村组党员干部+镇直企事业单位党员职工+柑橘果品销售”模式,以乡镇柑橘交易市场为纽带,建立橘农与产业化市场对接机制。帮助橘农直销果品,体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重视,增强了橘农生产经营的信心。
目前,丹江口库区最大的柑橘交易市场为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柑橘交易大市场,每年10月至12月,大量柑橘运营商云集交易,带动丹江口库区柑橘产业链的形成。
强电网 一力保障用电供应
作为建在乡镇的交易大市场,用电成了“大问题”,为保障地产柑橘销路畅通,习家店政府经过与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共同协商,决定宜整则整宜零则零,合理规划布局,拿出切实可行的电力架设方案,对柑橘交易大市场供用电设施优化、整治,并于2018年分别投运250千伏安、160千伏安变压器2台,用于交易市场和合作社宾馆独立供电,以确保交易市场用电安全稳定运行。又经供电公司现场多次勘察,延伸10千伏线路5杆程,增加120电缆300米。
供电所建立点对点服务档案,实行定点服务、跟踪服务、延伸服务,定期主动上门帮助检查、维护用电设施,解决用电难题。同时还利用网格化优势,供电员工主动上门,对交易市场线路设备定期进行全方位“体检”,及时消除隐患。对柑橘交易期间更是实行24小时“点对点”系统检测、“一站式”服务,另又开通了“绿色通道”,保证交易市场用上安全电和放心电。据供电所所长左红伟介绍,2018年年底,为生态农业观光园架设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新增杆塔3基,35电缆320米。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近几年大力扶持乡镇精准扶贫,在服务优质化用电的同时,以“党建+”的形式助力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扶贫户增收脱贫步伐的加快。 (刘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