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天河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秉持“诚信立校 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环境。学校创办于2008年,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由安徽天河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所从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民办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374人,其中专任教师312人,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作为六安市的重点职业学校之一,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资源,配备了产教融合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艺术技能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公寓、学术交流中心等高标准设施。同时天河职业中专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技巧,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中,学校一方面加大在技能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挖掘自身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创办各类特色专业。学校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双重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走出一条独属于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党建引领 抓实“四融” 筑牢“思想阵地”
学校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紧抓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全方面、全环节、各领域,狠抓党员作用发挥,实现“四个融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挥先锋作用,党建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融合。通过“党员教师示范课”“四史教育进课堂”双核驱动,引领红色教育教学。学校大力推动党建与德育相融合为,构建主题党日“标准动作+X”新模式,创新传统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凸显党建育人目标。
坚持双向培养,党建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融合。学校创新管理方式。严抓党员管理,实行积分制考核;建立党员“五亮”机制,打造党员示范岗;实施岗位选拔优先、竞聘录用优先、荣誉推优优先、送外培训优先。学校始终坚持“双推双培”,将优秀教学骨干和领导干部推荐培养为党员发展对象,将优秀党员推荐培养为教学骨干和领导干部。
聚焦立德树人,党建与群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汇聚青春力量,学校坚持开展五四主题团日、党员干部上团课等多种形式的团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妇联主席由党支部成员兼任,全面落实党管妇联职责,主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保障女性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凝聚合力,创新开展多样群建活动,实现了党建带群建,齐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守初心使命,党建与勇担社会责任紧密融合。学校坚持推进“暖心工程”,开展多种形式助学纾困活动,解决困难学子后顾之忧;寒假组织党员开展“暖冬行动”,对困难学子及其家庭送学送教送温暖;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儿和老人送去温暖和关爱,与社区和脱贫出列村开展结对帮扶,捐款捐物,出力出智。
强基固本 立德树人 德学兼备
学校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开展德育活动,建设发展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全过程,使学生德学兼备、成人成才。
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利用自身学识和教学风范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多样德育渗透,使学生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抓养成教育,做好行为规范工作。中职学生正处在探索好学期,思想行为有较大的可塑性。学校适时抓住他们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将每年九月作为全校“行为习惯养成月”,通过军训、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抓校园文化,优化人文育人环境。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做好坚实资源资金保障。新校区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同学们奋进向上的力量。同时,学校具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公众号、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一系列宣传矩阵,营造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氛围。班级的文化建设也体现了各班的特点,形成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的良好育人氛围。
抓活动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学兼备的理念,坚持活动育人,把德育活动开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线、主阵地、主抓手。每年扎实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和“明星班长”“校园之星”评比,每月围绕主题开展 “六个一”系列德育活动和“文明班级”评比,每周开展一次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和主题班会等系列德育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体系,积累了丰富德育教育经验,充分拓展了我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强度。
育人为本 职普融通 多元发展
多年以来,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与六安实验高级中学联合开设职普融通班,开发具有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特色的职普融通课程,实现职普资源共建共享,根据学生不同资源禀赋量身定制发展路径,构筑特色普高和优势职高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育人“立交桥”。
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学校形成了成熟的“职普融通”多元办学模式。学校结合学生兴趣、志愿,实行“一次进校、多次选择”的分层分类教学,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与六安实验高级中学开展“资源共享、教师互派、管理融合、课程共建、德育共享”方面的合作,参加本、专科院校面向中职起点学生的分类、对口招生考试,向高等院校输送大批专业人才。
成立职普融通班以来,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始终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职普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实行多元发展的办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互通,实现两类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改成果等方面的互补和融通,开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交流新通道。
产教融合 职教薪火 生生不息
近年来,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科教融汇,促进院校、企业和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与当地头部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中社会优势资源,加快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校地互赢高质量发展。
学校建设有音乐、美术设计、传媒、市场营销、计算机等实训基地,基地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依托企业技能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技术工艺研发、开展师资培训、创新实训教学;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和个人综合素养。如,2023年9月,张曼同学荣获第五届六安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组一等奖;12月,纪奉乐、肖磊荣同学获首届安徽省中职学校经典朗诵大赛决赛一等奖;陈瑾同学荣获2023年度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舞蹈表演个人赛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22年7月,郝东洋同学荣获第二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一等奖。
家校合作 良性互动 服务保障
学校成立家校委员会,常态化组织家长课堂,通过与家长就家庭教育知识理论开展定期交流,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全面了解教学开展情况、了解教师教育实效。班级每月召开小型家长会,班主任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学习态度、生活能力等不同问题,利用离校日、返校日或约定时间,与家长单独交流,更好地达到沟通目的。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加强家校互动,构建家校共同体。家长在开放周不需要预约,家长可就孩子在校情况与班主任和授课教师无障碍面对面进行交流。同时校园全部门、全流程开放,家长不仅可以走进课堂、实训中心,还可以深入食堂、宿舍等区域,还可以向学校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部门了解学校工作开展的具体标准和流程,让家长立体化了解学校。
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还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学校成立由餐饮部、宿管科、总务处、综合办等部门组成的后勤服务中心,全方位、高标准、快速度地为学生吃、住、行、学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通过建设包括信息查询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智能门卫系统等智慧校园,努力为家长和学生做好更加便捷的服务。
集团共建 多元联动 跨越发展
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教学教研改革,促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不断为学校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同时学校在积极拓宽实习就业渠道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实习就业质量,采取统一集中管理模式,给学生更多实习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
2023年5月,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与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专业、就业和创业等方面全面助力,共谋学校未来发展,使其发展成为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职业学校,力争为六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紧紧抓住“山——海”合作的机遇,依托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理念,为广大学子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平台,实现六安天河职业教育的跨越式提升,为推动六安老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在皖西众多职业学校中,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成为皖西教育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奋楫扬帆行致远,砥砺奋进续新篇。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道路。经过十几年的坚实发展,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走出由弱变强跨越路,打造出具有天河特色的教育品牌。兄弟院校和上级部门多次到校参观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学校将凭借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优化硬环境,不断增强软实力,提升办学品位和内涵,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李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