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5711期 >2024-03-14编印

创新为小产品闯出大市场
刊发日期:2024-03-14 作者:  语音阅读: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街道的徐州华强塑业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无尘无味,全自动的Labthink气相色谱仪、智能化的科浦KPS薄膜管理系统、自动化的意大利MERO电晕机等系列先进生产设备让人目不暇接。

与车间一墙之隔是公司总经理温作令的办公室,只需触动手机,他便能清楚地了解到车间运行状况。“公司的信息化应用覆盖到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各环节,可以说‘一机在手,天下在握’。”

占地3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在这个体量不大的空间内,年产超200万吨食品级和药品级塑包,产品覆盖河南、安徽、浙江等省。

“这里的操作强度非常低,看好这4个面板就行了,它们连着公司的监控大屏和管理人员的手机小屏,车间工人能看到的数据,管理人员也能看到。”温作令说,不仅如此,远在德国的生产厂家也能实时看到设备参数情况,防止设备意外损坏,可以做到远程维修。

“好处还不止这些!以前生产旺季,我在办公室备个床,生怕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现在不一样了,用工少了,自动化程度高了,去年没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温作令对“智改数转”深有体会。

2005年,温作令从浙江省温州市来到沛县创办华强塑业。“当时设备落后,产品层次低,生产环境恶劣,白衬衫压根都不敢穿。”温作令说,为破解发展瓶颈,他于2015年斥资900万元引进新设备,2020年又追加1000万元更新技术,研发生产食品级塑包产品。

1900万元是企业在沛县经营10多年的总利润,投入到设备升级和产品创新中,成效显著。温作令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企业每年开票金额在2000万元左右,毛利仅在5%左右;提档升级之后,企业在2021年就实现开票收入近7000万元,去年新增一条药品级塑包生产线后,产值超1.2亿元,毛利提高至30%,能源消耗降低45%。

“当年同我一起来沛县做塑料包装的温州老乡不下百人,这两年塑料包装产品产能过剩,不少人都赔本,关键原因在于技术与设备跟不上。”温作令说,华强塑业如今在国内小有名气,靠的正是肯把资金用在技术升级和创新上,“只有不断创新,推动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