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新闻总第5707期 >2024-03-08编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
加快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 有效应对塑料污染治理
刊发日期:2024-03-08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3.jpg

塑料因质量轻、制造成本低、可塑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据统计,2015年—2023年,塑料产量从3.2亿吨增长到4.3亿吨。与之相对应的是废塑料产量的增长,2022年,我国废塑料产量超过6000万吨,其中仅有1800万吨实现了材料化回收利用,材料化回收利用率约为30%,剩余约70%的大量塑料购物袋、快递袋、外卖餐盒、地膜、农药瓶、肥料袋、各种商品塑料包装等低值塑料垃圾,基本混入生活垃圾被焚烧或填埋,造成严重资源浪费,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

“废塑料化学循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要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认为,化学循环可以有效突破物理回收应用场景限制,突破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利用的发展瓶颈,从而为彻底解决塑料污染提供根本出路。化学循环还可以对各种低值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石油等原生资源的消耗,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为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化学循环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可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据李景虹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路线逐渐成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示范应用关键阶段,成为国际化工企业竞争的新热点,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抢先布局。

经过长期调研后,李景虹针对加快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有效应对塑料污染治理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

二是明确化学循环的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将化学循环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在产业布局上,将化学循环项目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在化工园区集中布局和运行管理,在碳排放指标、用能指标、用地指标上优先保障,不纳入两高项目管理,不受化工项目产能限制。

三是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把低值塑料废弃物作为低值可回收物,在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增设废塑料专用回收箱(桶),建设城市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将低值废塑料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并交由化学循环企业加以利用。

四是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推动大型企业加大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利用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