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较少民族的一位又一位老人的离世,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的记忆也逐渐减少,如同一座座民族博物馆轰然倒塌,这是民族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
近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积极参加各种调研、协商活动,切实履职尽责、传递保护民族文化的声音。在今年两会期间,杜明燕结合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领域的专长,围绕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保护措施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带来了《加快与时间赛跑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的提案。
据了解,我国有28个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口较少民族普遍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主要以口头传统形式作为载体进行存续,存在文化传播能力弱、口头传统流失快、产业基础薄等问题,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困境。因此,国家图书馆于2018年启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主要围绕28个人口较少民族开展口述史、民间文学、民歌、民间知识等口头传统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对这些口头传统进行影音记录和典藏,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在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娜等人的推动下,已在云南省完成了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和基诺族4个民族的试点工作,对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样例和参考。
2023年,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正式立项,在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广西、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同推进实施。今年1月25日,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资源建设。
杜明燕建议,务必要抓紧时间在相关省区推进落实,至少设立3个工作组:一是学术指导工作组,由相关民族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组成;二是文献支持工作组,由省级图书馆和文献保存机构承担;三是资源建设工作组,由各地宣传和文旅部门统筹,非遗保护中心和图书馆负责落实。杜明燕强调,共同做好这件大事,将有助于保存和记录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记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谈及在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杜明燕表示将坚持“抢救为主、兼容并包、科学致用、永续开放”的工作方针,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通过典藏计划的抢救性实施,在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