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新闻总第5704期 >2024-03-05编印

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
让功能性游戏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4-03-05 作者:  语音阅读:

4.jpg

□ 本报记者 刘 元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游戏,具有新质生产力显著特征,并具有人机协同、真虚空间过渡媒介的新兴产业突出优势,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游戏+医疗”“游戏+教育”等为代表的功能性游戏正是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形式,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达成教育、训练、治疗等目的,创造新的产业价值。在此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带来了《关于以功能性游戏产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

目前,中国的游戏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用好游戏中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行业共识。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元关口。其中,自研产品海外实销收入达163.66亿美元,规模连续四年超千亿元,网络游戏用户达到6.68亿。多项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为我国游戏产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设定了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

郭媛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在国际文化传播领域与网络文学并列具有文化、经济效益的产业,游戏产业促进了我国融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融合教育、健康、科技等多领域知识及训练、体验等内容的功能性游戏,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其效能,还在以‘游戏+’战略的实践、探索,务实促进中国社会的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郭媛媛指出,“由于社会认知对游戏产业较为模糊甚至偏颇,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给未成年群体带来较大影响,且社会解决相应问题的方式方法捉襟见肘,功能性游戏产业发展正面临产业生态不健全、政策机制不完备、产业发展支持缺失等问题。可以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的功能性游戏企业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空间狭窄,发展前景不明朗。”

对此,郭媛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功能性游戏发展:

一是高度正视、重视功能性游戏新质生产力特质,为功能性游戏融入传统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性健康生态。从政府管理层面,制定、出台有关功能性游戏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的专门文件,为功能性游戏企业正名。同时,鼓励功能性游戏在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发挥正面作用,积极推进相关企业以新质生产力形式,融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产业、社会格局。

二是从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政策,引导并加强对功能性游戏研发的整体布局、产业应用、跨界协作和资金投入。鼓励相关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功能性游戏,提高产品的社会容量和功能质量;探索建立有关功能性游戏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功能性游戏产业发展行业规范与要求;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功能性游戏研发。

三是制定功能性游戏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游戏产业跨行业结合与融合,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功能性游戏产业融入传统产业和社会领域总体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游戏在医疗、教育、科普、职业训练、文化素养培育等社会价值领域的有效应用;为功能性游戏产业与不同行业的协作,建立“游戏+”部门协调机制,畅通跨产业、跨行业的融合、协作通道,积极推动功能性游戏产品社会性正向价值、功能性辅助价值的能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