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新闻总第5704期 >2024-03-05编印

全国政协委员周源:
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刊发日期:2024-03-05 作者:  语音阅读:

333.jpg

□ 本报记者 刘 元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周源带来了《关于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提案》。周源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社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就业人口约7.34亿人,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持续上升,逼近50%,超过3.5亿人。周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近年来出现的‘新农人’一样,中国的就业人口中正在诞生‘新职人’群体,他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经验技能,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居住在城镇的从业人员,预计规模达到4亿人。”

周源认为,“新职人”群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拥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经验技能的强大动力,对实现人生价值有更高的期待,认真研究这个新群体的特点和诉求,为“新职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是帮助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拉动未来产业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的重要引擎。

对此,周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技能人才供给:

首先是明确功能定位,健全“新职人”群体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机制。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职业技能终身培养及发展规划方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联动产业主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促进技能人才不断学习,在技能提升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补、线下教育与线上培训相融的职业培训模式广泛运用,探索通过面向社会的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长效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

其次,要强化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载体。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对高校和职业院校,具有专业程度高、灵活性大、培养与需求高度一致和与产业紧密合作的优势。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办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优化相应的登记注册流程,让办学企业能够专心投入专业建设,构建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紧缺型人才培养与供给,提升社会对口就业水平和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

此外,还应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在线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技能培训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了技能培训行业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落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可以实现更加个性、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能借助AI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技能培训向更高水平发展。鼓励并引导培训机构和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掌握AI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AI大模型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赋能技能培训行业实现变革式发展,可促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和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