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聚焦总第5697期 >2024-02-26编印

热点事件之三:
238元16道菜年夜饭预制菜礼包热销
刊发日期:2024-02-26 作者:  语音阅读:

【事件概况】

春节期间,“预制菜抢占年夜饭”“年夜饭预制菜消费,7成是年轻人”等话题走热,引发上万条讨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有23.4%的新春礼盒消费者会选择购买预制菜,这也是预制菜首次成为中国消费者新春礼盒十大选择类型之一。自媒体“趣解商业”发文称淘宝APP上“238元16道菜”的年夜饭预制菜大礼包热销,形成微博话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6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4026家,同比增长114.83%;同时,年内注销吊销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达3102家,同比增长11.14%。

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礼包热销”的话题在引发网友关注讨论的同时,也吸引了钱江晚报、上观新闻、新浪财经等媒体的报道。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月15日,该话题网络上的信息量达65741,客户端和微博成为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主要围绕“年夜饭、预制菜、热销、防腐剂”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了春节临近,预制菜市场的火热情况: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预制菜年夜饭”,商品种类繁多,品牌丰富,有不少大众耳熟能详的餐饮企业,价格也是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单价低、即热即炒类型的产品销售最为火爆。除了线上,京东、盒马等平台也在线下超市布局,拓宽了预制菜产品的销售途径。

视角二:面对预制菜火热销售的现状,不少媒体也对其安全与口味表达了担忧:虽然有商家明确表示,自家的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增稠剂,不添加色素”,但更多的预制菜产品并无明确标识是否有防腐剂;同时有餐饮从业者指出,某些预制菜价格远低于新鲜食材成本,其中的成本和质量需要消费者辨别。

视角三:有媒体则从相关行业规范的角度进行报道,指出目前在业内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中国烹饪协会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网民观点】

@杨songll:年夜饭也吃预制菜,想起就心酸。

@奥诗人byy:预制菜食品安全谁来监管?

@大河饼仔队:谁吃那种菜呀?都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添加剂,尤其是防腐剂!

@超大毛熊:去大餐馆吃必然是预制菜,还用问吗?肉是提前好几天中央厨房卤、炖、炸好的,高汤、酱料都是,甚至蔬菜也是炒个半熟,来客人后再回一下锅。30秒出一道菜才能保证利润,想吃现做的也简单,街边小店大部分是现做的。

@灌篮维基斯:不要妖魔化预制菜,也不用推广预制菜,菜当然是现烧的好,尴尬的时候预制菜顶一下也挺好。

@easongarye:麻烦发下链接,我觉得很可以。

@心灵旅行1976:说实在的以前很抵制预制菜的,但如果是这种速冻方式而且零下18°储存的感觉还好吧,毕竟如果这都不能吃,那超市冰柜卖的饺子也不能吃了,速冻饺子的保质期都是一年的。


【事件延伸】

预制菜年夜饭的热销,既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凸显了消费者对于便捷与多样性的追求。然而,这一趋势背后,却隐藏着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隐忧。尽管部分商家宣称产品“无添加”,但缺乏明确的标识和监管,消费者难以判断预制菜的真实成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预制菜的价格远低于新鲜食材成本,其质量令人质疑。在行业标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预制菜市场的火热销售无疑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因此,除了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预制菜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预制菜,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不盲目追求便捷而忽视食品安全。

    (二月 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