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697期 >2024-02-26编印

2023年度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发布
约九成上市公司开展减排行动
刊发日期:2024-02-26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张丽娜)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发布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3年度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其中,立讯精密、联想集团、鹏鼎控股、隆基绿能、宝钢股份和安踏体育表现突出,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提升显著,但A股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表现整体亟待加强。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由IPE编制,得到中国环境记协的指导和中国环科院的技术支持,绿色江南、南昌青赣和芜湖生态中心等多家环保组织参与了本期评价工作。

   2023年度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共覆盖880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对比连续两年纳入评价的497家企业的CATI评价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气候行动取得良好进展:A级企业增加到4家;B级及以上企业的比例从9%增加到17%;CCC级和CC级企业占比分别增长5%和7%,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从65%减少到45%,更多企业加速减排进程。在2023年评价的全部880家企业中,B级及以上企业增加到12%,但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仍有56%。

   本期评价涉及A股和H股上市公司,其中H股(含AH股)上市公司表现优于A股上市公司。IPE分析认为,港交所对上市公司气候信息的披露要求相对于A股原本就更加明确,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后,港交所更是明确表示有意实施强制披露。对此,IPE主任马军曾建议,上交所和深交所尽快对标港交所披露准则,同时参考ISSB气候相关披露指引,完善A股相关披露规则,引导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制定适合中国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框架和标准,以推动企业气候相关数据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披露,并通过最新数字科技的应用赋能企业开启高效碳管理。

2月8日,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分别就《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拟规范可持续披露框架,其中就包括气候信息披露要求。IPE对照《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披露主体的标准,将预期纳入披露范围的161家企业在CATI指数评价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3家获评A级,约26%的企业进入BBB至B级,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约占32%。纳入披露范围的上市公司气候披露水平整体高于平均,但面对披露新规,多数企业仍需大力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马军表示,2023上市公司CATI指数的评价结果是信息披露新规发布前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气候披露的“本底值”。IPE将持续关注A股气候披露新规的进展,期待新规能够有效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并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减排行动。

本期评价显示,在治理和管理方面,超过90%的评价企业已经发布气候宣言,制定气候方针。在测算披露方面,近70%的企业测算并公开披露碳数据,披露总量达3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目标设定方面,23%的评价企业已设定并披露范围1和2的减排目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1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排放指企业使用外购电力、供热/制冷,或蒸汽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排放是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本期评价显示,约九成上市公司开展不同规模的减排行动。其中,71%的参评企业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工艺调整、投资碳汇等项目,减少自身运营(范围1和2)的温室气体排放。针对范围3排放,立讯精密、联想集团、鹏鼎控股、安踏体育、工业富联、蓝思科技和歌尔股份,推动其供应商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碳数据及减排目标披露,在提高供应商自主碳管理能力的同时,通过实测数据跟进供应链减排进展。8%的参评企业还借助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识别排放热点,并与核心供应商开展试点减排项目。

本期评价的上市企业涉及36个行业,既包括能源、钢铁、有色、石化等高耗能行业,也包括IT、纺织、电商、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还包括光伏设备、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发布会由中国环境记协、北京化工大学主办,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协办。本次是主办方第11年发布此系列报告。

微信图片_202402231002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