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乡村振兴总第5684期 >2024-01-30编印

多措并举 打好产业兴村“组合拳”
刊发日期:2024-01-30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各地乡村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做好产业文章,多模式推动强村富民。

    寒冬时节,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东坪乡东坪村的竹荪种植基地内,10多名工人正忙着埋菌种、盖细土、撒石灰,确保竹荪长势良好。“我们这个基地今年种植了70亩左右的竹荪,再过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大批量出产,预计总产值能达到100多万元。”南丰县东坪村竹荪种植基地负责人朱英说。

    近年来,南丰县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做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南丰蜜桔、甲鱼、白莲等特色产业,通过“基地+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不断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2023年,全县已建成产业基地267个,新增安排产业扶持项目39个,资金2093万元。

    推动农产品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企业化、企业品牌化、品牌市场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2023年,各地持续搭建平台载体,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升级。目前,全国已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

    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始终要放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唱好“主角戏”。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便有了主心骨,在地资源便可更好利用,促进产业发展,不断造福村民。

    近年来,浙江省乐清市盐盆街道抓实抓细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借助“共享社·幸福里”大力探索共同富裕路径,不仅率全市之先将9个村144.73亩工业返回地用于共同建设,成立乐清市盐盆九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创了村集体、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还以“共富工坊”等模式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让“好资源”变成“金饭碗”,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活水长流”。

    如今,街道已与各村基层党组织结对一起走好“共建路”,将零地整合,紧挨经开区打造三个区域的厂房建设,全面完成招租投产,前期每年将给村集体增加近400万元的租金收入,后期通过孵化培育,预计每年达到超2000万元的经济收益,实现了从过去“输血式”扶持到如今“造血式”发展的转变。盐盆街道坚持“一村一策”,立足各村自身的资源条件,理清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农田统一流转种植等多种融合项目。截至目前,全街道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749.4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4484.91万元。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是关键。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培育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乡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让农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托乎拉乡英巴格村村民艾斯凯尔·阿卜杜拉家有四亩核桃地,“去年,我们家的核桃产量不错,这得益于前期的科学管理,收获时节,村里还安排志愿者来帮忙。”艾斯凯尔·阿卜杜拉高兴地说。

据悉,托乎拉乡英巴格村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发展核桃、红枣等林果业种植,成立各类合作社7个,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

“我从事核桃销售已经7、8年了,现在成立了合作社,收购周边村民的核桃、红枣,加工后销售到喀什、乌鲁木齐等地。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田经流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图迪麦麦提·依明说。

近年来,墨玉县立足实际,坚持调优产业结构,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在全县推广种植44.56万亩核桃,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更多群众持续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