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专题总第5683期 >2024-01-29编印

“跟着课本去旅行”带火研学游市场
刊发日期:2024-01-29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jpg

本报记者 卢 岳 □ 王紫茜


寒假伊始,有不少中小学生开启了研学之旅。记者了解到,“课本游”通过实地探访课本中的人文古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拓展课本外知识、丰富学生实践活动。作为研学游的细分领域,“课本游”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这个寒假的亲子旅游市场亮点。

寒假研学游热度持续升温

近年来,研学游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新业态,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85.87%的受访用户表示有意愿自己参加研学游项目,61.71%的受访用户有意愿让自己的子女参加研学游项目。

随着研学游观念日益普及,消费者对其需求越发高涨,也因此催生出多元化研学游产品。记者看到,境内外研学游“学游一体”的特征逐渐显现,以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为主题的研学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日,“广西小砂糖橘”等研学团的火爆出圈,进一步点燃了寒假研学游的热潮。此次,“小砂糖橘”通过体验东北农家生活、参观长征一号火箭和东风导弹等研学活动,借旅游涨知识,以实践增见识。

此外,记者了解到,新加坡作为出境研学游热门目的地,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其中,途牛推出的“新加坡6日游学之旅”“新加坡7日亲子微游学”等研学游产品预订尤为火热。据悉,“新加坡7日亲子微游学”专为6-15岁中小学生家庭打造,是以科学实验、技术编程、艺术探索等STEAM课程为核心的游学体验。参与此行程的家庭不仅能够领略狮城的历史人文和美食风情,更能通过南洋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3D打印技术》、日间动物园《动物健康与保育》等一系列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开拓视野,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无穷魅力。

“课本游”成为研学游市场新宠

记者了解到,随着研学游的快速升温,“课本游”等特色研学产品成为研学游市场的新宠。“课本游”是通过实地感受课本中的人文古迹和历史典故,沉浸式拓展课本外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历史文化、文言古诗等知识的兴趣。

消费者卢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景区也推出了儿童讲解,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讲解,前几天,我们带孩子去南京玩,黄包车师傅每到一个景点会根据游客年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比如,游客是小学生,解说词会嵌入课本内容。另一种是电子讲解,目前一些主流景点会设立APP,通过打造卡通人物IP,以儿童视野和语言进行讲解。这不仅可以将课本内容与景点知识融入到一起,实现与课本的挂钩,还可以延伸很多的课外知识。”

消费者对课本游需求的不断涌现,加快了各大企业及景区积极布局其产品和业务的进程。途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途牛‘课本游’研学产品将课本知识与游学相结合,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在行程中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学习体验行程。”

同时,猿辅导素养课近日也宣布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深化合作,推出“读课文,游中国”青少年人文素养计划。该活动不仅在景区设置线下课文牌,使游客聚焦风光的同时,品读课本中的优美词句,还将在近期上线自然人文公益直播课,结合《秦兵马俑》《赵州桥》《望岳》《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分别邀请景区金牌讲解员在相应景点讲解。

深入挖掘“课本游”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课本游”作为研学游的一种创新方式,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反映了旅游市场细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其次,‘课本游’彰显了知行合一的深层内涵,学生通过实地探访人文古迹,直观感受书本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再次,这种形式有力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亲身体验,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课本游”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如何保证并提升细分领域旅游产品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本游’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未来的‘课本游’产品可以融入更多创新教育理念,如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利用VR、A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更加沉浸式的“课本游”体验。例如,通过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通过AI导游提供个性化的解说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通过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课本游”产品,吸引更多外国青少年来华体验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除此之外,知名评论家、文化学者解筱文指出,“‘课本游’还可以与环保、公益等理念相结合,推出绿色旅游和社会责任旅游项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