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总第5667期 >2024-01-05编印

新式茶饮实现“长红”需多措并举
刊发日期:2024-01-05 作者:  语音阅读:

2023年,“中药茶饮”“围炉煮茶”等频频出圈,新茶饮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更是深受青睐的社交方式。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将达2613亿元,同比增长22.8%。随着新式茶饮消费场景多元化、品类细分化、产品创新化,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持续高涨。

由于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消费群体广,茶饮市场经历扩容、迭代与逐步成熟,品牌百花齐放。除了品类的完善和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口味需求,商家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例如,茶饮一般现做,但也逐步推出适应快节奏青年的更划算便携的瓶装饮品;针对年轻化的消费人群,与跨行业品牌、热门国风动漫等IP联动推出联名产品,产生协同效应;探索新茶饮的社交属性,给消费者提供破冰聊天休憩的场所……与此同时,曾经溢价较高的高端茶饮品牌纷纷进入下沉市场,价格更加亲民,受众群体更加广阔。

然而,产品同质化突出、联名翻车、品牌盲目加盟扩张、企业盈利下降等相关问题也随之显现。新茶饮如何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网红到“长红”?还需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加强茶饮品牌内功修炼。新茶饮的发展之路,更应该从重视品牌、包装和门店装潢,到重视性价比、健康、口味,满足年轻群体社交放松、休闲娱乐等多元化需求。强化供应链建设,稳定品控,现制茶饮品牌要通过合作或自建供应链的方式降低成本,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保证原材料品质与产品稳定性。关注市场需求,加快产品创新。新茶饮可以借助大IP、热门事件做好品牌上新宣传,紧跟新中式、佛系养生等风潮,结合应季原材料供应,创新产品与营销策略。加强数字化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与喜好,提高决策科学性与产品精准性,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加大财政支持茶产业力度。完善财政政策,鼓励茶产业工艺传承、农技人才培养、原料选育等,完善参与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产业助农,培育新茶饮新业态。支持茶叶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茶叶产业链升级与数字化建设,搭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全链条数字监管。鼓励新茶饮“轻装上阵”,注重绿色低碳,推动茶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茶叶全产业链实现碳汇。

加强茶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联动。湖北是“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从“万里茶道”到“一带一路”,荆楚大地与茶的渊源由来已久。相关部门应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本土特色茶品牌,如赤壁青砖茶、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英山云雾等,鼓励新茶饮加强与当地茶产业联动开发,挖掘茶底蕴,传播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拓展茶采摘、茶民宿、茶研学、茶科技等多元产业发展,让茶经济辐射当地文旅行业,让荆楚茶香飘向世界。

(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