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综合总第5641期 >2023-11-29编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使命
刊发日期:2023-11-29 作者:  语音阅读:

2021年6月,我和异地生活11年的妻儿在省城刚刚团聚,就主动请缨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抓起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棒”。长期在基层工作,同事和朋友们都认为我是“自找苦吃”,而我的初衷是——脱贫攻坚。我恨自己不在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的奋斗之路上,我不能再给自己留遗憾。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接受组织的挑选,一到村我就向组织和群众做出承诺:“宁肯自己累白头,也不让群众犯忧愁。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丁埠走上振兴路”。

两年多来,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血脉赓续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金寨县丁埠村是立夏节起义的首发地,我们将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发展,提升了立夏节起义旧址的红色氛围,建成了丁埠村党建先锋馆。到村后,我牵头注册了白酒商标“丁埠”和农产品商标“立夏源”。

1929年立夏节起义当天,起义领导人巧做安排,轮番劝酒灌醉反动民团,不动枪和炮智取大王庙,取得了起义的胜利。我们利用这一红色资源生产了纯粮酒“丁埠1929”,联合金寨丁埠立夏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了“立夏源”系列农特产品,带动群众不断增收。如今,丁埠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仅有8万元的光伏,到今年计划突破100万元,靠的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当前,我们正在谋划立夏节起义旧址内部的展陈提升和龙井沟红军步道建设和打造红色研学中心。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我们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金色土地资源、古色沉寂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迎来了产业振兴的曙光。我们发展红薯、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黑毛猪、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发展蚕桑科普研学游、绿水青山生态游、革命旧址红色游等文旅融合产业,不断带动群众增收。我们积极融入省市县发展战略,构建金寨县“两环两带”产业发展布局,找准自身定位。打造集“农红文旅”于一体的丝绸小镇,组织栽桑500亩,实现村年养蚕360张,收入100万元。根据金寨县“一乡一宿”战略,盘活长期闲置的旧民居,打造特色民宿“夏清·沧海桑田”,被网友誉为“大别山里的马尔代夫”。民宿自今年7月8日开业以来,实现收入97万元,游客主要来自上海、合肥、武汉等地,平时入住率达到70%,周末基本上是一房难求。目前,丝绸小镇的带动效应显著呈现,群众积极利用房前屋后坡地栽桑养蚕,今年预计新增栽桑200亩。2户群众利用闲置住房改造的民宿已经营业,6家“农家乐”已经有一半开业。目前,我们正在依托丝绸小镇建设,一方面延伸蚕桑的产业链做好深加工,另一方面打造桑椹、草莓、水蜜桃、车厘子、黄桃、秋月梨、葡萄等特色采摘园和中华蜜蜂养殖项目。  

乡村振兴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驻村以来,我们先后争取了各类项目资金近亿元,丁埠村的基础设施和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坚持每天编发一期《丁埠学习》,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学习到乡村振兴的知识,我坚持打造的“第一书记党课”,增强了主题党日的吸引力。我们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了丁埠村“红色评议站”,有效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不断推动群众生活和美和谐和睦,先后培养出5名后备干部,其中3名当选村两委干部。

两年多来,丁埠村基础设施短板陆续补齐,产业发展迎来曙光,班子建设显著提升,乡风文明生机盎然,基层治理成效明显。作为第一书记,我坚持不仅要搞发展,还要让自己同群众在一起。我在入户走访时看到群众在劳动,二话不说就和群众一起干,手已经磨出了老茧。回顾两年多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取得一定成绩,在于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在于融入区域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在于用好政策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我坚持“一日不为、寝食难安”,即便是我的父母和妻子在生病住院时,我都想方设法努力克服困难,尽量不影响村里的工作,发现村里扶危济困缺乏资金,我毫不犹豫带头捐款6000元。

今年10月,丁埠村入选安徽省省“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我认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将秉持初心,担负使命,继续“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单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