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5638期 >2023-11-24编印

“墨腾四海 笔泽千秋”闪耀进博会
轻工大国工匠杨松源赋予传统湖笔技艺“新生命”
刊发日期:2023-11-24 作者:  语音阅读:

在日前举办的进博会上,以“灵动浙江”为主题的浙江人文交流展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持续关注。此次,浙江省组织65家充满地域特色的非遗企业登上进博会的“大舞台”,打造“浙里匠心”“浙里锦罗”“浙里味道”“浙里展演”“浙里健康”5大板块,4项世界级非遗、20项国家级非遗和15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悉数登场。

轻工大国工匠杨松源大师制作的“墨腾四海 笔泽千秋”莲花笔,在本次展会上“圈粉”了众多海内外观众。

1 副本.jpg

杨松源,浙江湖州人,轻工大国工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制笔艺术大师, 毛笔制作高级技师,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浙江工匠,湖州市首届“湖笔世家”,湖州千金湖笔有限公司总经理。

湖州千金湖笔有限公司,始建于1971年,原名湖州千金湖笔厂,至今已有52年历史,是湖州市重点湖笔企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团体会员及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浙江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千金牌”湖笔连续八届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笔,入选浙江省名牌产品,担任《毛笔》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千金牌湖笔《纯正狼毫对联屏提笔》

千金牌湖笔《梅兰竹菊》

杨松源大师作品《湖州乐(六支系列)》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此次为进博会特别制作的毛笔,整体造型以莲花为主题,笔头造型设计仿佛是含苞待放的莲花,笔杆造型彰显莲花图案,寓意品质高洁,富贵吉祥,集高端、美观、大气,集文化,实用、收藏为一体。给观者带来‘荷花盛开,锦云百倾,碧水风荷,景色幽绝’的优美意境感,兼具实用与收藏的双重属性。”杨松源大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墨腾四海 笔泽千秋”湖笔从材料选配到制作完成历时一年有余。选取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笔杆为鸡翅木镶嵌牛角的仿古造型,笔头选用优质山羊毛、羊须、羊尾等天然动物毛,整支湖笔为兼毫笔,采用传统古法工艺制作,适宜大幅书法与国画的创作。

莲花笔“出圈”的背后,源于一代代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杨松源大师表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整个湖笔技艺的传承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让世界看一看中国湖笔,也让中国湖笔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五十余年坚守只为一支“好笔”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湖州善琏镇更以制笔闻名。湖笔也称湖颖,其制作精良,工艺精湛,具有独特品质而驰名中外,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善琏镇被命名为“中国湖笔之都”;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7岁的杨松源大师,自幼生长在浙江湖州,如今从事制作湖笔已经整整五十二年。

“湖笔的制作工艺与其它流派毛笔的制作工艺不一样,共有八道大的制作工序,分别是择料、水盆、结头、蒲墩、装套(镶嵌)、择笔、刻字、包装。这八道大的工序当中,还包含了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其中,笔头是湖笔最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水盆工’和‘择笔工’是湖笔制作八大工序中的重中之重,水盆是一个制模的过程,择笔是一个精加工的过程。”说起湖笔的制作工艺,杨松源大师如数家珍:“湖笔有羊毫、紫毫、狼毫、兼毫,主要以羊毫和兼毫制作为主,所选用的山羊毛为一等的上品,锋嫩、质净、色白,湖笔的笔头制作以分层匀扎为主,兼顾美观与耐用,笔锋蘸墨后仍是尖形的,将笔锋压扁后,顶端之毛毫整齐而无长短毛,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其制作的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绣花。因此,湖笔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也被誉为‘笔中之冠’。”

从事湖笔研发制作五十余年,杨松源大师始终坚信,匠人制作一支上乘的湖笔,必须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有恒心,在手工生产的过程中,一招一式都要遵守传统手工艺术的千年传承。二是要有细心,千万根笔毫制作组成了一支笔头,而每一根天然毛毫都有着自身的结构特征,匠人在制作中一定要将其安放在合理的位置上,才能让每一根笔毫在书写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刻苦钻研终成“一代宗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杨松源所居住的村子里办起了千金湖笔厂,初中刚毕业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顺利通过了入职面试,从此开启了他五十余载的制笔生涯。

“我家就在与湖笔之都善琏相邻的千金镇朝阳村,15岁时我进厂拜沈金荣为师开始学习湖笔制作。”回忆起当年学习制笔时的情景,杨松源感慨地说到:“没想到学艺一个星期,我的学习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学徒。当时,制笔师傅对我说,学艺要静心,分心了手艺自然学不好。此后,我便沉下心来专心学艺,先后跟随几位制笔大师学习,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学艺过程中,杨松源大师为了更好地掌握制笔技艺,开始坚持每天记录学习心得,每当遇上不懂的问题,他就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整理出来,第二天再请教老师和前辈。等学懂悟透其中的道理之后,他还要将详细的制作过程与自己的领悟誊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师傅教的还是自己琢磨的所有心得体会,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在杨松源制笔间的旁边,有一张长长的书桌,闲暇时他会拿着自己制作的毛笔在上面练练字,还经常与书画名家进行切磋,倾听专业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感受和意见建议。他会根据书画家对笔头形状、笔毛配比、笔杆尺寸等个性需求,分类批量制作个性化湖笔推向市场,为湖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湖笔质量好不好,书画家说了算。”杨松源大师表示,传统手工技艺一定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让这门技艺生生不息。

在他看来,湖笔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当代制笔工匠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产品的优劣,从而不断创造出更好的湖笔产品。”

多年来,千金湖笔在杨松源大师创新思维引领下,制作出上百款新品种湖笔。其中,手作湖笔《金盖出云》《凌云健笔》两款作品,被上海世博会选定永久陈列于中国国家馆“九洲清晏”书房;“唐韵鸡距”“汉唐风韵”等传统仿古系列大师笔,在香港市场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让“老湖笔”谱写“新画卷”

湖笔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文房用品,产品利润低,企业规模小,学成不易,守业更难。年轻人不愿意学,年纪大了又学不好,因此传统手工制笔技艺面临着“后继乏力”的窘困局面。尽管如此,杨松源大师仍然坚定地选择了坚守。在他心中,湖笔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湖笔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国之瑰宝,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好。作为湖笔之作技艺的传承人,千万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丢掉。”杨松源大师如是说道。

近年来,杨松源大师在创作之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湖笔文化的传承上。通过摄制纪录片宣传湖笔文化,撰写发表湖笔制作技艺相关论文,亲赴各地走访挖掘湖笔传承脉络及制作技艺流派,建立湖笔研究、传承、创新团队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为湖笔的发展耕耘文化沃土,培植新生力量。

杨松源大师对记者说:“在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之路上,我常常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这是一个关乎行业未来的关键性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开发出以湖笔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对于年轻传承人,我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去’,在提升眼界的同时,增加理性的思考能力。对于毛笔的创新设计,要具有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文化层面的能力与勇气,只有开发出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才能永续流传,这必将是湖笔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个人从事一个行当,并能够静下心做一辈子,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制笔真的是一件枯燥又严格的活,但因为喜欢,我把一辈子都花在这一件事情上。”如今,年近古稀的杨松源大师仍然工作在湖笔生产与传承的一线。“未来,千金湖笔将持续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开展创新设计,让传统的文房四宝更好地融入当代美好生活,探索出‘老非遗’与新用户的全新沟通方式。相信在众多湖州制笔大师工匠的努力下,湖笔制作技艺必将会持续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流传千年的‘湖颖之技’也必将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书写出翰墨飘香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