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资讯总第5632期 >2023-11-16编印

心系乡村学子 李振佳二十七载助学初心不改
刊发日期:2023-11-16 作者:  语音阅读:

“李爹,我知道错了,我下午就回学校,好好学习。”在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的一户简陋的房屋内,一个孩子和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这也是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李振佳成功劝学的第10个农村娃。

说起李振佳,杨集镇的父老乡亲都啧啧称赞,在农家娃心中,他是辛勤的园丁,在教育教学的海洋中为学生指引方向;他是亲切的爷爷,在暖心助学的道路上为学生点亮明灯。他始终站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也默默付出在资助学生的第一线,退休27年间,李振佳“耕耘”在助学路上,为300多名残疾贫困儿童插上“希望的翅膀”,52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300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幸福家园”。

6辆自行车 300余名留守儿童的见证

1996年夏天,李振佳刚退休不久,镇里工作人员找到了他,想邀请他到镇里关工委工作,发挥余热,关心贫困学生。“我曾经做了13年的民办教师,深知农村孩子上学不易,退休后为孩子们做些工作,正好发挥我的余热。”时年55岁的李振佳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7年。

从事关工委工作后,李振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帮扶镇里的孤残儿童。为了收集到第一手数据,27年间,李振佳骑车走遍了镇里的所有学校和乡村,骑坏了6辆自行车,摔伤了数十次。好几次,因为天气炎热,年迈的李振佳中暑休克在路边,幸亏有好心人帮助,才让他有惊无险。

掌握有关信息后,李振佳不顾年迈病痛的身体,一趟趟奔波于各单位,一次次地与相关部门沟通,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四处“化缘”,为孩子们争取到学费和生活费,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7年来,累计有300多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了他的帮助。

有人劝他,年龄这么大了在家颐养天年吧,一天到晚骑着破车出去奔波图个啥?他却回答说:“孩子们的事就是我的事。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这老骨头还能为他们做点事。看到他们开心地上学,以后有出息了,懂得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我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牵线10多所学校 2000名留守儿童寻梦的摇篮

杨集镇地处偏僻农村,大多数家长都在外打工,仅镇上就有数百名孩子留守在家。对于镇里的留守儿童,李振佳联系附近十多所中小学,制作了详细的留守儿童花名册,每年都及时对这些孩子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上兴趣班,李振佳协调了杨集镇文化馆,腾出了几间房子作为校外辅导站。

在周末和寒暑假,李振佳的校外辅导站就开课了。讲故事、阅读、下棋……李振佳的校外辅导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获得了孩子们的一致喜欢。“老师都是我从学校里请的,他们都是义务来上课。我呢,也会给孩子们上阅读课和故事课。”看到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温暖小窝”,李振佳别提多高兴。

为了争取更多的书籍供孩子们阅读,李振佳顶着高温,搬运书籍,整理文化中心。辅导站里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筹措数十万元资金 52位学子插上圆梦的翅膀

高考放榜时,几家欢喜几家愁,贫困孩子考上大学,如一座大山,让家庭不堪重负。“我详细记录那些找上门的孩子信息,反馈给民政等相关部门,希望能给孩子们争取到圆梦的机会。”李振佳说。

得知当地媒体对江苏省贫困儿童推出了5000元的助学基金政策后,李振佳欣喜若狂,他积极收集贫困学子的信息,为他们填写申请材料,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多亏了李爷爷的帮助,是他积极筹措联系,让我有了大学的学费。”2011年暑假,父母残疾的王艳霞满含热泪地给李振佳写信感谢。

每个暑假都是忙碌而欣喜的。多年来,李振佳已为52名大学生筹措了数十万元的上学资金,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

说起今后的打算,李振佳豪情满怀,他说,他的辅导站已经陆续走进走出了3000多名留守儿童,他要在有生之年,让镇里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求学的路上,永不掉队。    (张志兴 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