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资讯总第5632期 >2023-11-16编印

江苏睢宁:“粮袋子”收获好“丰”景
刊发日期:2023-11-16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魏 静 □ 顾士刚


江苏睢宁是产粮大县,今年秋粮,睢宁县共播种109.9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5.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9.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3.8万亩。眼下,睢宁各镇(街道)正在抢抓农时。金秋时节,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陆续迎来了收获,共同绘就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10月24日,在凌城镇胜利村陈宏尚的52亩农田内,两辆收割机忙得“不亦乐乎”。收割机在田里转了大半圈,匆忙跑到地头的路上,等待收购的粮食加工企业用货车接装收割机“吐出”的干干净净的饱满稻谷。

  “今年又是丰收年啊,估计鲜稻亩产1700斤,呵呵,只多不少。”今年65岁的陈宏尚站在金黄的稻田里幸福地算着账,“今年利用北斗定位技术,插秧插得比较直,株距、行距都是科学测算的,水稻生长过程中通风通光,减少病虫害,管理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现在粮食收购商都想来买我种的粮食……”

陈宏尚曾是凌城镇农技中心负责人,退休3年来,他每天奔走田间地头,镇里的种粮大户都喜欢向他学习科技种植知识。6月11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郭文善教授等多位农业专家在完成江苏省小麦现场实收测产后说:“凌城镇胜利村示范田实收测产亩产732.3公斤,位居今年全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单产水平第一位!”陈宏尚听到专家测评结果黝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种庄稼就像绣花,要管理到位,科学种田,打破过去‘靠天收’惯性思维,争取今年秋季水稻也高产。”

凌城镇是睢宁传统农业种植大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稻就6.7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近年来,凌城镇聚焦高质高效,做强农业经营体系,依托凌城镇的徐州双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70亩育秧基地,为凌城镇的农民、种植大户、村集体合作社等统一选种、育秧、机插等服务,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秋收之后就是秋种,凌城镇也在筹谋播撒明年的“希望”。今年凌城镇控减直播稻面积2.2万亩,还有3600亩直播稻。通过机插秧稻丰收和镇农业公司的优质服务,彻底转变镇域内部分农户种植习惯。同时,利用凌城境内优质水资源,打造水稻品牌,把“凌城大米”推向全国。

近日,在王集镇田河村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里,村党总支书记田越介绍:“平均一亩地能收200多斤大豆,1100多斤玉米,按市场价玉米1元/斤、大豆2.8元/斤计算,一亩地能收入1700余元。正常情况下,单种玉米也只是1200斤左右。这相当于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了豆子。”

“玉米品种选用了耐旱、抗倒、耐密、出籽率高的,大豆品种选择了粒型大、抗病好、株高和底荚高度适中、适合机械化收割的。”王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李兆虎介绍,选对种子后,又在“4+2”种植模式(即4行大豆与2行玉米间隔种植)上,根据实际,将带宽由去年的2.7米扩大到今年的3.15米,将大豆的行距由30厘米扩大到40至50厘米,确保收割大豆时不碰到玉米,有利于收割机作业,也保障稳定产量。

王集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今年王集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到24个合作社,近50户种植大户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面积到8800亩。”王集镇分管农业副镇长郭春峰说。

  睢宁县土地总面积为1769.1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为153.44万亩,粮食复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0万亩以上。如何在守住粮袋子的同时,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睢宁交出自己的答卷。

围绕“4+4”农业产业体系,该县始终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已建成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面积119.43万亩,推动“粮田”向“良田”转变;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目前睢宁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5%,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8.1%;积极开展粮田托管服务,力求全县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秋粮正归仓,秋种正当时。截至10月24日,全县水稻已收割28.4万亩,开始进入收获高峰期,大豆、玉米等旱粮作物收获已经基本结束。秋冬季节计划种植小麦面积111万亩,已种38.9万亩。

希望田野生机勃勃,睢宁有信心、有底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奋力实现由“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绘就仓满库盈的“丰”景美图。  

8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