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总第5574期 >2023-08-18编印

“秋一杯”四周年 茶饮品牌造节“出圈”
“健康”或将成为影响茶饮界“双1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刊发日期:2023-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33333.jpg


□ 本报记者 王 洋 文/摄


自2020年以来,每逢立秋时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以下简称“秋一杯”)都会登上热搜。记者观察到,今年的“秋一杯”格外热闹,吸引了众多网友、品牌和平台参与。更有业内人士调侃称“立秋成为了茶饮界的‘双11’”。

关于“秋一杯”现象是否会延续下去,有分析人士认为,还有待时间检验。还有分析认为,“健康”或将成为影响茶饮界“双1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立秋期间销量激增

多品牌门店“爆单”

8月9日是立秋,许多消费者把喝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作为迎接季节变化的仪式感,感受生活中的小喜悦。

“一大早订单就爆了,做不完,根本做不完,黑糖波波小料一大早就用完了3锅。”喜茶北京前门大街店副经理张文秀“忙并快乐着”,即便正在接受采访,她也一直在叮嘱后厨增加供应。记者从喜茶方面了解到,和上周相比,喜茶众多门店销量增幅达400%,单店单日最高销量达4500杯,喜茶门店整体销量增幅达110%。立秋当天,喜茶各地门店均迎来了爆单。甚至一些消费者反馈,自己准备下单的时候发现喜茶小程序上显示前面还有700多杯等待制作。

记者了解到,立秋当天,不少茶饮品牌都迎来了产品销量小高潮。据悉,蜜雪冰城“立秋奶茶”销量突破1200万杯。同样,在“秋一杯”热度推动下,奈雪全国门店客流量翻倍,线上线下订单量暴增,不少门店出现400%—500%的订单增长,个别门店出现800%的超高增长,其中,外卖订单涨幅明显,环比增长近400%。奈雪9元至19元主流价格带产品销量暴增,原叶鲜奶茶系列呈现200%高增长。“今年的奶茶节比往年更火爆,几乎是‘开门即爆’,可能是工作日的原因,不少消费者请同事喝茶,所以写字楼外卖单、团单都非常多,大部分都是20、30杯起订。”一位正在忙着打包的奈雪店长对记者说道。

此外,古茗官方数据显示,立秋当天,古茗全国门店的总销量达到近800万杯,环比前一天增长率超150%,同比去年立秋的增长率为45%。据古茗相关负责人介绍,立秋这天,古茗很多门店都出现爆单的情况,排队现象随处可见,其中芜湖仁和新街店的饮品销量同比去年立秋的增长率达到近600%。“在立秋的前几天,我们就开始准备了,但没想到门店还是忙到停不下来。”该负责人说道。

同样,受“秋一杯”影响,8月8日,霸王茶姬全国大部分门店客流量翻倍。同时,为更好地承接消费者点单需求,霸王茶姬在云南、贵州、上海、北京等多地开启线上小程序点单,将高峰期平均等单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保证产品服务体验。

在这场全民级别的奶茶狂欢中,新式茶饮品牌甜啦啦也表现亮眼。记者了解到,8月8日,甜啦啦累计卖出饮品超300万杯,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5%。今年为备战“秋一杯”,甜啦啦提前成立项目组,结合连锁茶饮品牌的运营情况,制定营销方案,详细告知加盟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要性,监督协同门店提前储备原物料及人力,做好营运准备。“我们很多商业街门店在7月就提前组织培训,扩招1到2位店员迎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爆单时刻。同时,今年最大的改变是线上线下深度联动,包括启动直播,让外卖用户更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产品等。”甜啦啦线上运营中心外卖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茶饮界造节“出圈”

可持续发展之道亟待探索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连续四年刷屏各大社交平台,极大地带动了茶饮市场的整体销量。

“秋一杯”的热度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下去,甚至发展为茶饮界的“双11”?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兴的消费现象,“秋一杯”的可持续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秋天是一个喜欢喝奶茶的季节,因为天气渐凉,喝奶茶可以保暖。而且,秋季也是奶茶品牌推出新品、促销的时间节点,这也可能会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江瀚告诉记者。此外,近期茶饮企业扎堆上市,江瀚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趋势,随着茶饮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资本市场的机会,希望通过上市来扩大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他认为,茶饮行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上市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当然,上市企业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以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新华社瞭望智库大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先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直言,“‘秋一杯’现象能否延续,还有一个痛点需要解决,那就是健康问题。”王先知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愈发关注,茶饮行业还需要克服“健康关”,“实际上,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多喝奶茶并不健康,如果茶饮行业不解决健康问题,提升其品质,我认为像‘秋一杯’这样的茶饮界的‘双11’很难延续。茶饮界需要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一痛点,将产品与健康概念相结合,否则只会是昙花一现。如果商家仅仅是为了刺激消费、做营销噱头,我认为这只是造节的1.0时代,如何在造节的过程中融入健康理念,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