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之网上的节点,经济之网的伸张、缩敛,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一个经济体的前景,事实上是企业家预期的加总。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家信心尤为重要。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增强企业家的信心?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否呈现新特征?为什么企业家群体需要有新的国际视角?近日,本报专访了人文经济学会联合创始人、理事傅小永。
傅小永长期担任(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副秘书长、研究中心总经理、《亚布力观点》主编等职,现旅居洛杉矶。2012年与同仁创办人文经济学会,并担任理事至今。曾主持、参与《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百年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中国未来》等报告。这些报告在企业界有卓越影响力,是企业家群体做决策的重要数据参考。傅小永关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观点,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受到广泛认可。
傅小永指出,经济是一张网,企业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节点,经济之网之所以能伸展、扩张,依赖于企业家的预期。撑起经济之网的是企业家的预期,很难想象还有比观察企业家预期更能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前景的方法。每个企业家预期的加总,就是一个经济体的信心指数。
傅小永说,读各种专业性研究报告时,经常会想起老家福州沿海小渔镇上的冷冻厂厂长、纺织厂老板,他们对经济问题的直觉可能远远好过那些总量视角的专业报告。有位知名的经济学家说,逛过义乌小商品市场10分钟,大概能知道中国今年的GDP是多少,或许有点夸张,但正确的经济判断来自乡村田野。只有对微观个案的准确感知,才不至于有总量视角上的失真。
作为长期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专家,傅小永将这一精神浓缩为“警觉”二字。对“警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如何让企业家保持警觉远比“警觉”二字具体含义重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企业家才能持续保持警觉?
傅小永说,谈到中国的经济改革时,很自然想到价格改革、产权改革、所有制改革等,很少人想到媒体改革,但媒体改革的经济作用很可能被低估了。企业家只有在周全的、多维度的信息之下,才能准确感知,只有在乐观悲观、内部外部、赞同反对等不同维度信息的不断冲刷下,才有可能持续地保持警觉。任何单维度的信息茧房,都势必造成认知偏差,从而损害企业家的周全感知和警觉。破坏企业家群体的警觉,就破坏了一个经济体的效率。
傅小永强调,区别“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判断当前一些情况是很有好处的。风险指的是概率事前可知,比如买了车需要投保,保险公司查查驾驶记录,看看驾龄、住所区域等,就可以算出“风险”。正因为风险的概率事前可知,所以保险公司、精算师可以应付。
他进一步解释说,不确定性指的是概率事前不可知。正因为概率事前不可知,所以只能下海试水,试过方知深浅,这就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企业是这样一种制度,它通过利润机制诱导企业家以下海试水的方式应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概率只能试后知晓。一句话,保险公司是用来对付风险的,只有企业家才能对付“不确定性”。
“规模”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果只用一句话总结什么是新经济,这句话很可能是“规模收益递增”。A经济体的规模是B经济体的5倍,A经济体新经济公司的市值或估值,应该是B经济体内同类型公司的5倍以上,甚至远高于5倍,即是说,收益的增速高于或远高于规模的增速。一个经济体越呈现互联网特征,越呈现新技术特征,这一趋势就越明显,其规模就越重要。
ChatGPT出现后,国内都在讨论新的技术观,但傅小永认为,对企业家群体来说,新的国际观可能更为重要。
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不变,但需求因各种因素转移了,所以(外向型)企业家需要满世界拉订单。
作为研究企业的经济学者,傅小永强调,历史上大概没有一个国家像过去几十年的中国这样如此受益于全球化。这一迅猛的全球化,势必带来活力和利益的重新分布,势必有些区域被剥夺和抛离了。自然的,先是拥抱,继而怀疑,然后抵制这一进程。若连基本的同理心都不能带来,那么还有谁会支持全球化呢?一句话,外部世界对中国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定价策略。
傅小永最后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企业家首先感知到了这一策略的凌厉。与其指责,不如自省。中国企业家既希望继续改革意识形态里和企业家精神不相适应的部分,不断释放企业家才能,也希望继续开放,给外部世界以更多的宽容、平和和同理心。毕竟别人嘴上简简单单的“国际化”三个字,是他们一件件衬衫、一颗颗纽扣辛辛苦苦日积月累而来的。 (刘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