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495期 >2023-04-24编印

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取得新突破
刊发日期:2023-04-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魏 静 □ 李成之)经过三年努力,日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的洪泽湖湿地围网拆除区水生植被修复集成技术研究通过业内专家验收。围绕“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总要求,研究团队探索出“潭—滩—岛”和“边潭—心滩”两大生态恢复模型,为后期大规模推广多类型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数据支撑。

据了解,基于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环境要素及植物资源调查结果,项目组立足于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和水生植物本身特质,利用水文调控、微生境改善、水花生抑制等技术,改善修复区植物生长环境和基底条件。在修复运行阶段,项目组加强长效跟踪监测,结合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做好各项技术参数的优化,不断提高退渔还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及平衡功能。

通过对项目区生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水质情况变化、沉积物指标变化分析,洪泽湖湿地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成效。通过微地形改造技术,有效改善水生植物生长的水环境和基底条件的同时,项目组基于退渔还湿后现状,通过微生境构建等技术,促进湿地生物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性,也为下一步洪泽湖湿地多类型生境生态修复,提升区域生态价值服务功能提供了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