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总第5480期 >2023-03-31编印

中消协开展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 公平交易权等成关注热点
刊发日期:2023-03-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综合整理


3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在遇到过度包装商品而维权的消费者中,69.5%的消费者表示对维权结果满意;51.4%的消费者感知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存在诸多盲点,只有34.0%的消费者了解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仅有7.8%的消费者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商品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过度包装让支付成本更高

在消费者印象中,疑似过度包装问题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饼、保健品、包装茶和化妆品疑似过度包装问题比例更高。数据显示,虽然消费者对于欺骗式过度包装维权意识强,但实际维权行动弱,买到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只有14.7%的消费者进行了投诉维权,在投诉维权的消费者中有69.5%表示对维权过程和结果满意。

调查显示,在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现状方面,51.4%的消费者感知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34.3%的消费者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在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有71.3%感觉受到欺骗,说明过度包装存在欺骗性,误导消费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有43.5%的消费者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但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选择购买”,说明过度包装让消费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一定意义上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超九成消费者不熟悉判别标准

调查显示,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0%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判别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主要靠个人感觉,看是否是“欺骗式包装”“豪华的包装”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国家标准中计算包装空隙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专业度过高,普及有难度,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于国家层面出手治理过度包装的认可和期盼程度高。随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月饼包装要求从2022年8月15日实施后,54.9%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价格合理”,41.0%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没有过度包装”;对于其他食品和化妆品的过度包装治理,需要在该标准于2023年9月1日实施后才可以看到效果,目前消费者对过度包装治理效果的整体评价还不太高。

支持食用农产品开“天窗”

调查发现80.7%的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持“多数情况反对”的态度,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比较反感,认为会“助长奢华之风、不良消费风气,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危害”。

有64.1%的消费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接受商品过度包装,如部分消费者对于“有实用价值的过度包装”“奢侈品、确实需要加强保护的商品”“部分送礼场合”出现过度包装情况可以接受。对于包装的设计,消费者认为对食用农产品等包装开“天窗”(有透明显示功能)或者扩大“天窗”的范围,更有利于直观的判断选择。

记者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针对食用农产品、茶叶制定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针对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制定限制过度包装推荐性标准。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