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5476期 >2023-03-27编印

使用剂量、有效性评价等基本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药膳正处发展窗口期 产业标准待完善
刊发日期:2023-03-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芦荟虾球、陈皮红烧肉……在“千年药都”河北安国,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药膳成了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新名片”。

   药膳是将中药材与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并采用独特烹调技术制作而成的食品,迎合了人们对科学膳食、营养均衡的追求。记者近日调研发现,随着人们健康养生的意识日益提高,药膳逐渐成为健康饮食的新商机,药膳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不少企业在药膳研制、药膳预制菜等方面发力,为有健康需求的群体提供“中医药守护”。

药膳成为健康饮食“新宠”

   药膳“寓医于食”,常用于人们病后康复和日常身体调节。河北省安国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高伟强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健康”。通过药膳“治未病”、减轻病痛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受到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

   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报告指出,药膳历经数千年的不断演变和丰富、完善,已经成为交融传统烹饪学和传统医药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领域,并以其“药食同源、简便验廉,蕴医于食、寓养于膳”的特色优势,至今仍然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饮食之中。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玉梅说,药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药宝库的完美结合,已成为一些人健康饮食的首选。

需求或将大幅增加

   一些经营药膳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药膳仍处于起步期。但随着人们健康养生的意识日益提高,对药膳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此时应健脾胃、补阳气,我们便推出了药膳春季菜单,共73道菜。”安国祁膳坊药膳馆负责人刘朋说,药膳馆根据季节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对应关系打造了四季菜单,让顾客既能品尝美食,又能防病强身。

   一些药膳经营者认为,目前的药膳按照季节分类只是一个起步,未来“赛道”将更加细分。

  药膳的需求也反映到了原材料价格上。在北方最大的药材市场安国,交易端能直接感受到中药材涨价的“燥热”。相关数据显示,安国、亳州等药市周边本地药材多数领涨,如紫菀、知母、射干、丹参等。其中,知母圆片价格每公斤较年前上涨20元左右。

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产业发展

   尽管药膳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目前产业体量相对不大,规模效益还不够强,整体发展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一些评价标准还未完全建立。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药膳需求量大,但既懂药理知识又了解烹饪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

   有受访专家说,药膳的使用剂量、有效性评价的科学依据与标准、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评价等基本问题目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中药材讲求道地性,道地药材相对质优效佳。菜品制作时,为达到同一功效,使用不同区域中药材的剂量就会有差别。但食谱研究出来,制作方式、食材用量相对固定,很难因药材产地不同进行烹饪。

还有受访者提出,一些企业可能存在对药膳一知半解或误用滥用的情况,可能一些效果不佳的食材也以药膳的名义售卖,影响人们对药膳的评价和信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增利表示,药膳产业正值发展窗口期,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加紧制定完善产业标准,强化药膳的科技研发与功能评价体系,做好药膳产品科学宣传,促进药膳产业规范发展。   (综 合)